这些肥药不能混用
碱性农药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松脂合剂等不能与碳酸铵、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等铵态氮肥或过磷酸钙混合,否则易产生铵挥发或产生沉淀,从而降低肥效。
碱性化肥如氨水、石灰、草木灰不能与敌百虫、乐果、速灭威、托布津、井冈霉素、多菌灵、叶蝉散、杀虫菊酯类杀虫剂等农药混合使用,因为多数有机磷农药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失效。
化肥不能与微生物农药混合,因为化肥挥发性、腐蚀性强,若与微生物农药如杀螟杆菌、青虫菌等混用,易杀死微生物,降低防治效果。
含砷的农药不能与钾盐、钠盐等混合使用,例如砷酸钙、砷酸铝等若与钾盐、纳盐混合,则会产生可溶性砷,从而发生药害。在所有的肥药混合使用中,以化肥与除草剂混合最多,杀虫剂次之,而杀菌剂较少。
旱情之后谨防涝害为雨季玉米田管支七招
近日,山东、河北、河南及江苏北部普降喜雨。时下正是华北地区夏玉米苗期,也是华北雨季的开端。专家提醒,在想方设法为农田解“渴”的同时,也要提防降雨后低洼地区或者排水不良地块玉米受涝。做好雨季田管以及玉米受涝后的补救措施,才能保证玉米产量。
苗期最易受涝害
从出苗至7叶期,因生长点还未露出地面,易受涝害。尤其3叶期是玉米断奶期,新根未长大,种子中的营养也已消耗殆尽,若此时土壤中水分过多或者田间积水,会使根部受害,甚至死亡。
具体讲,当土壤湿度占田间持水量的90%时会形成苗期涝害。田间持水量达90%以上,持续3天,3叶期玉米便会表现出红、细、弱等症状,甚至生长停止。连续降雨多于5天,苗将弱黄或死亡。
玉米生长中后期是耐涝性较强的时期,地面淹水深度10厘米,持续3天,只要叶面露出水面都不会死亡,但产量会受到很大影响。若出现多于10天的连阴雨天气,玉米光合作用减弱,植株瘦弱,常出现空秆。若花期遇阴雨,7月下旬至8月中旬雨量之和大于毫米或8月上旬大于毫米,就会影响玉米正常开花授粉,造成大量秃顶和空秆,导致减产。
涝害后七招补救
科学扶苗玉米苗倒伏度在30度以下的田块,应将玉米向倒伏反方向轻轻扶起,并在反方向用脚踩踏玉米根部土壤。倒伏度在60度以上的田块,因玉米本身具有调节能力,可以自然恢复。倒伏度在30~60度的田块,扶苗培土,促进玉米支持根产生。
及时排水一旦发现田间积水,及早开深沟引水出田。
中耕松土和培土降水后地面泛白时要及时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结,促进土壤散墒透气,改善根际环境。增施钾肥,拔除弱株改善群体结构,提高植株抗倒能力。
及时补充速效肥玉米受涝后根系吸收能力下降,应增施尿素等速效氮肥,亩产公斤的地块可追施尿素15~2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左右。施肥要开沟埋施或用机械耧施,避免撒施。要提早防止玉米早衰,籽粒灌浆期每亩再施用尿素7.5公斤左右。
加强病虫害防治涝后易发生各种病虫害如黏虫、玉米螟、蚜虫等虫害和褐斑病、大斑病、锈病等病害。喷施叶面肥时,可同时进行病虫害的防治。黏虫用50%辛硫磷0倍液喷雾。玉米螟等穗虫用90%敌百虫倍液滴灌果穗防治。玉米蚜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10~15克加水45公斤喷雾防治。褐斑病、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用50%多菌灵倍液喷雾防治,锈病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75~毫升喷雾防治。
搞好人工辅助授粉开花授粉期间如遇连续阴雨或极端高温,要人工辅助授粉。
重视适期晚收一般地块应在9月底上至10月初收获,播种较晚地块和生育期偏长品种的地块应在10月10日前后收获。(李俊霞)
棉花地改种辣椒一茬果后为何不再生长?农技人员近日到农村调查产时,遇到一些原来种植棉花的农民,将棉田改种辣椒。他们反映,今年种植的辣椒前期长得还不错,一般株高40厘米左右,有2~3个分枝,可是结了一批辣椒后,有些辣椒地里的单株基部叶片已经发黄,没有新生的花朵再现,不知是什么原因,担心还会不会继续开花结果?
首先,要明确辣椒分枝开花习性。辣椒有有限分枝和无限分枝两种类型,有限分枝型的产量不高,只能作观赏和制作干椒。生产上一般采用无限分枝类型的辣椒。无限类型的辣椒在生态环境适宜时,是可继续开花结果的。辣椒在水肥条件较好时,花芽从3片真叶开始就正常分化,营养充足时,其花就形成长柱花,开花下垂,结果率高,营养欠佳时,形成中柱花,营养不足时,形成短柱花,花朝上开放,花梗变短,不能授粉,脱落率高,有时也横向开放,花也容易脱落,少则脱落20%,多则脱落50%以上。靠近主茎的花供养条件较好,发育正常,侧枝上的花中、短柱花较多。水分与开花密切相关,墒情适度时,开花后的授粉率高,过干过湿都会抑制花芽分化,延迟开花时间和开花数量。此外,光照和温度对开花也有一定的影响,日照越长,开花较快结果越多。气温低于15℃,受精不良落花多,气温高于35℃,花粉变态难以受精。
其次,调节肥水增强辣椒生长后劲。辣椒对肥料是十分敏感的,由于开花结果时间较长,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肥料与水分。对于已经开花结果的辣椒,在中后期管理上,必须要因苗因地制宜分期分批进行追肥。第一次追肥在门椒收获后,对落花严重的大田,每亩应追尿素15公斤,钾肥5公斤,一般大田追尿素10公斤,钾肥2.5公斤。第二次追肥在幼果膨大时,每亩追尿素10~15公斤。第三次追肥掌握在第三层果迅速膨大期,此时多数辣椒植株将进入坐果高峰,要增加追肥的数量,每亩应追尿素20~25公斤,并配施硫酸钾10公斤。为了提高肥效,防止肥料伤害根系,尿素不能撒在地面,必须开穴深施,穴深5~10厘米。在田间墒情较好时暂不随即浇水,待尿素开始转化后,可再灌水调肥调墒。各地的教训是,追肥忌用碳酸氢铵,因碳铵挥发较快,辣椒的植株顶端极易受到伤害。到8月下旬至9月上旬,对结果较多的辣椒还应追腐熟的人粪尿防止早衰。为了预防辣椒缺素,还须根外追肥,可分别采用尿素、磷酸二氢钾、过磷酸钙、硫酸钾、硼、锌等肥料兑清水,区别不同苗情喷施,浓度掌握在0.1%~2%之间,于早晨或傍晚施用,避免浓度过大烧损叶片。
茄子丰产管理三关键茬次不宜过多许多菜农认为茬次越多收获的茄子越多,效益一定越高。但实际上,结果茬次过多,效益反而降低。因为茄子有一定的生长规律,只有遵从这个规律才能有高的效益。
解决方法:采用越冬一大茬栽培,一年种一茬即可;采用春秋茬栽培,以一年两作为宜。每年在夏季留一段时间深翻,雨淋降盐,晒垡杀菌,闷棚灭虫,熟化土壤,这样茄子长得好,效益高。
施肥量不宜过大施肥过多,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根系会因反渗透而枯死,产量自然下降。特别是温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有机肥分解快,磷有效性比露地高2~3倍,氨挥发量大,施肥过量极易引起肥害。
解决方法:种过3年以上茄科作物的温室,有机肥亩施用量控制在0公斤以内,化肥施入后掩埋。含盐浓度高的地块,要注重施牛粪、腐殖酸肥和EM菌肥,以提高土壤碳氮比,松土透气,解盐降肥害。同时,补充硼、锌、镁等微量元素,平衡土壤营养。
温度不宜过高茄子对温度上限的要求为32℃。温度过高抑制坐果,植株徒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失衡,产量反而会下降。
解决方法:严格按茄子各个生长阶段所需的温度和各器官生长期的适温要求进行管理,遇高温时及时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