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文苑原创总期
卷首语
《饮水思源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区总工会
庆祝建党周年征文选
《千河畔的奉献之歌》/刘瑞
小说坊
《爬在窗户上的孩子》/姚伟
散文苑
《梦寻阿季》/季纯
诗歌潮
《今天让我想起你》/王举秀
卷首语饮水思源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区总工会各位工会工作者同志们、区作协的各位会员:大家好,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由区总工会组织搭台,由区教体局工会和区作协联合举办了“学党史、感党恩、颂党情”主题征文活动。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筹备,今天在这里举行颁奖活动,我受区总工会侯恩乾主席委托,首先代表区总工会向辛勤工作的组委会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本次主题征文中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劳动者朋友们,致以节日的问候!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举办本次“学党史,感党恩、颂党情”主题征文活动,是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系列活动之一,旨在讴歌建党百年的奋斗历程和丰功伟业,展示陈仓广大职工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本次主题征文活动得到了我区各基层工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的积极响应,参与热情高,投稿篇目多,参赛作品质量高,成效显著,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本次征文活动已经圆满结束,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仍将继续深入。借此机会,我提几点希望:一是希望“学党史、感党恩、颂党情”主题征文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在广大职工群众中的深化,大家要以此次征文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入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作出更多优秀文学作品,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宣传者和践行者。二是希望广大干部职工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把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贯穿学习教育的全过程。工运事业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要抓好“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工作,通过党史学习教育,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一定要铭记历史、坚定理想信念,饮水思源守初心,砥砺奋进担使命;我们广大文学爱好者要用优秀作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新时代劳动者风采,鼓舞全区广大职工群众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三是希望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搭建并利用好工会平台和阵地,突出工会特点,不断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加强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广大劳动者的力量,听党话、跟党走,热爱新时代、感恩新时代、奋进新时代,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昂扬的姿态为建设富强美丽新陈仓贡献工会力量。值此“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代表区总工会祝大家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谢谢大家!年4月25日(陈仓区总工会副主席苏麒麟在陈仓区总工会庆祝建党周年暨五一国际劳动节学党史感党恩颂党情主题征文颁奖仪式上的讲话)作家简介庆祝建党周年征文选千河畔的奉献之歌
——记全国先进工作者、高级工程师白清利
刘瑞冯家山水库管理局
恩格斯说,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冯家山水库渔场,有一名叫白清利的高级工程师,他26年来如一日,勤勤恳恳地用实践行动实践着人生的最高境界。
年初秋的一天,山风里透着潮湿的气息,千河河道如长龙斗折蛇形。这时,在河道边山路上,出现了一位年轻人。这位年轻人个子矮矮的,身穿一身蓝色布衣,脚步刚劲有力,背上背着一个方方的捆扎成好的铺盖卷。
他就是刚从大连水产学院毕业的年轻大学生白清利。他来到冯家山水库渔场报道后,得到了一间十平米左右的宿舍。当天夜里,他睡熟了,迷糊中听到门在哐当哐当的响。他以为谁在敲门。他起床打开门,门外没一个人,一股冷冷的风推了推他。
这里的山风很大。冬天的山风刮起来起着哨子,扯出冰冷的调子。让人听了不由得会畏缩。即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白清利心头的火焰仍在燃烧。山风并没有吹灭他心头之火,反而更激起了他的挑战欲。
每天清晨,他总是第一个起床,就开始在鱼塘边忙碌。清晨的微光里,那一方方鱼塘沐浴淡淡霞光,泛着粼粼水光。他将目光投向鱼塘,心里升起一种喜悦之情。他看到一群群鱼儿争前恐后地向他游来。他抓起一把鱼食抛向水中,水食落进池中,溅起朵朵水花,鱼儿们便蜂拥而来,像一群活泼的小精灵,很会将鱼食一抢而光。看着鱼儿吃食的那可爱相,他开心地笑了。
就这样,白清利开始了他的养鱼生涯。深冬的黎明,西北风吹得呼呼响,渔场边的气温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这时,一方方鱼塘还隐没在黎明的黑暗中。淡淡的黑暗里出现了白清利的身影,他穿着大棉袄,戴着棉帽子,推着一车鱼食,出现在鱼塘边。
这时,正是凌晨五点整。一天中,第一次投喂工作开始了。投喂工作很辛苦,喂完亩鲤鱼,至少要四十分钟。他站在冷风里,认真地投食,还要细细地查看鱼浮头和泛塘等鱼病。若是鱼儿一切安好,他即使再累也会很安心。若是出现了鱼浮头现象,他就得赶快把死鱼捞掉,尽快寻找鱼得病的原因。
第一次投喂完之后,他才回到宿舍里洗刷。洗刷完毕,到灶上吃了早餐后,他便忙着和其他职工准备鱼饲料。那时的鱼饲料,完全靠人工筛料,最多时一次要筛一千多斤。筛完料后就八点钟了,又到了第二次投喂时间了。就这样,一天鱼儿投喂四次。当时的渔场职工很少,投喂、筛料、拉车等活,每样干下来都很累。
夏天,骄阳似火,鱼塘上又没有大树遮阴。白清利不顾炎热,顶着白花花的日头,每天劳累在鱼塘边。他那从校园里出来的书生气,渐渐地消失了。白皙的皮肤变黑变粗了,头发也变得乱糟糟的,裤腿上常是泥水,很像一个务农的庄稼人。
冬天,山风大,天气冷,下雪时,鱼塘边更冷。在那样寒冷的天气,有的活可以偷懒。可是,鱼儿却不能一天无食。这时的白清利,脑子里没有任何偷懒的念头,他还是一如既往,顶着刺骨的寒风,每天按时投喂,查看鱼儿情况,哪怕山风吹得他鼻青脸红,直流鼻涕。
最辛苦的是夜间值班。自从他从事了养鱼工作,晚上就没睡过一次好觉。在他值班期间,晚上便不能休息。夜里要起来查塘,防止鱼儿被盗和与鱼浮头起病。当时,渔场职工少,大家轮流值班,他还常常替别人值班,一周至少有三四个晚上不能睡觉。
他很快成长为渔场里的专业技术骨干。他发现每个鱼塘里养的只是鲤鱼、草鱼和鲫鱼。就给领导提出建议,可引进名优鱼种,拓宽鱼产品品种。“嗯,这个建议可行!”领导没有反对,对他的建议表示赞许。
有了领导的支持,白清利便放开手脚决心尝试。他带领鱼场养殖班组人员开始了技术攻关实验,研究制定攻关课题。他通过多方考察,决定先试养斑点叉尾鮰。在他的努力下,年末,就获得20公分以上的斑点叉尾鮰鱼种尾,试养取得了极大成功。年,渔场又将鱼塘养殖斑点叉尾鮰的养殖项目开始扩大,继而实施水库小体积网箱斑点叉尾鮰试验项目,继续由他负责技术攻关。由鱼塘养殖变为水库网箱养殖,鱼的生长环境发生了变化,要取得试养成功,还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白清利继续投入到技术攻关中。他早起晚睡,观察、分析、反反复复做实验。在他和渔场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年底,水库小体积网箱斑点叉尾鮰试验项目取得试养成功。
年,又开始实施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项目。他摸索总结出“选好亲鱼是前提,育好亲鱼是基础,催产时机把握好是关键”的技术方法,具有实用性、创新性和效益性,解决了在水产养殖中的多项技术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年,《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技术试验》获宝鸡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年春天,白清利又开始负责鲟鱼和鳟鱼的人工驯养工作。鲟鱼的驯养工作并不顺利,而是经历了一个极为曲折的过程。刚开始,由于渔场养殖条件存在不足,导致鲟鱼出现了大面积鱼病。经过反复研究和试验。在他的努力下,鲟鱼试养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年《史氏鲟人工驯养技术》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年《流水池鲟鱼病防治技术》获得了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该技术不仅获得了宝鸡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而且填补了陕西省养殖鲟鱼的空白。
鲟鱼和虹鳟鱼的养殖成功,优化了冯家山水库渔场的渔业品种,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改变了宝鸡市水产品种单一,高档水产品缺乏的状况,开创了宝鸡养殖名优鱼类的新纪元,为丰富宝鸡市民“菜篮子”奠定了基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年冬天,他得到了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他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11月25日,他载誉从北京归来,一路上接到无数鲜花,听到无数掌声,受到很多人的热切欢迎。这些鲜花和掌声让他感到了深深的喜悦。
第二天,白清利仍如往常一样,继续早起,起床后第一件事还是查看鱼塘。一切照旧,鱼儿在欢快地畅游,冬日的阳光落进鱼塘,鱼塘上面弥漫着一层层雾气。这一切,在他看来是如此美好。单位邀请他去接受记者采访。面对记者的镜头,他有些腼腆,不知该讲什么。他顿了顿,提高嗓音只说了一句话:“一日为劳模,终生做贡献。党和国家给我这么高的荣誉,我将用毕生光阴,为党国做出最大贡献。”
冬天的山风依然那么冷,但白清利的心却是暖的。相信他一定会在渔业养殖的道路上继续开拓创新,奋勇向前,以实际行动实践生命的最高境界。
作家简介刘瑞,笔名紫蝴蝶,陈仓区作协副主席。出版《摇滚狼和诗歌羊》。
小说坊爬窗户的孩子文/姚伟那年,我八岁。
那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早些。三月三,驴解鞍。还未到“驴解鞍”的时候,人们已经脱掉捂了一冬的棉袄。最先报春的是那满坡实洼咧嘴笑的迎春花,柳枝也在暖风的爱抚中舞动着绿裙。贵如油的春雨非常慷慨地飘洒下来,草木喜滋滋地伸长脖子吮吸着春天的甘露。
我感觉这个早春是奔我而来的。麦苗儿青青草儿壮,我再也不愁打不到猪草了。两个姐姐背着书包去上学了,爹娘被生产队的钟声唤走了。我和弟弟提上篮子去金家塬剜野菜打猪草。
新年刚过,爹从集市上买回一头小猪娃,我和弟弟每天上午和下午得去打一篮猪草。到了夏天,我们去夹洋槐树叶,晒干后用连枷捶打成碎末,再拌一点麦麸喂猪。到年底猪肥了便交给公社收购站,卖得的猪钱除了上交所欠生产队的口粮款,剩下的给我们添点新衣服、买些年货,再积攒一点供家里平时零用。我知道养的这头猪是我们一家生活的希望,到年底猪长得越肥,那我们家就能过个欢乐年。
金家塬是我们村庄西边的小塬,东边那个小塬叫羊虎岭。这两个小塬上,填满了我跟伙伴们的脚印和欢乐。太阳像个大火球正从羊虎岭升起,映照着金家塬大片大片的麦田,麦苗上的露珠晶莹剔透。麦田里的草已被社员们锄净了,我和弟弟顺着塄坎搜寻着。今年的庄稼长得好草也长得旺。我和弟弟欢跳着剜野菜和草,剜一棵我指给弟弟说,这是麦合品能吃菜,这是沙沙葪菜,这是地儿菜,这个是猪草。剜着草了就扔到我提的牛粪拌笼里,剜着野菜就放到弟弟提的小菜篮里。不一会儿,我俩的篮子便满满的了。我看着弟弟满菜篮的菜,高兴地说娘又能给我们做顿好吃的了。娘的手巧在全村是出了名的,织布、裁衣、绣花样样精通,做的饭也花样翻新十分可口。娘用地儿菜包饺子吃,用麦合品煎的菜就玉米榛子吃老远就能闻到香味,还会用沙沙葪莴浆水做浆水面,要是夏天喝一口浆水,酸啾啾凉飕飕的,解渴解凉解乏。
太阳爬得老高了,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看着时间还早,我和弟弟坐在塄坎边晒着暖暖,拿出姐姐给的《语文》书,我大声念道:“北京有个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弟弟问北京在什么地方,我说北京在北边。弟弟说,天安门上太阳升,太阳从东方升起,那北京应该在东边。我俩争论着抬眼望着北方和东方,羊虎岭阻隔了我们的视线。我说咱们问问老师去,便提上篮子向村小学走去。
村小学在村庄中心大队部院子里。教室是三间土木瓦房,方格窗子用塑料纸糊住,下边几个方格塑料纸被划开了小口子。我和弟弟不敢进到教室里边,趴在窗户上可以看清里边的动静。一个中年男教师在前边讲课,底下坐着三排学生。没有木质课桌凳,用土坯垒的小墙上架一块水泥板便是课桌,凳子是学生从自家带的小木凳。三排学生是三个年级,老师给这排学生讲课,另外两排学生做作业。老师拿着书高声读着:“我们的首都是北京,我爱首都,我爱北京。”东边那排学生也跟上老师大声读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个大大的“都”字,用小竹棍指着念道:“都,都,首都的都,左右结构耳字旁”,学生伸着食指凌空比划着“左右结构耳字旁”。我看到坐在第一排的二姐跟着老师学生字,也不由自主地读着在窗台上划着。有学生看到趴在窗户外边的我和弟弟,朝我们张望。坐在西边的大姐也发现了我和弟弟,朝我俩摆手让我们下去。我想老师一定会讲北京在什么地方的,就趴在窗户上等着。
教室门“吱呀”一声打开了,那个男老师朝我和弟弟走来。弟弟吓得哭着跑开了,我愣了一下也跑了。只听老师在后边喊着:“快提上你们的篮子!”
第二天打完猪草,我又给弟弟说,咱俩再去学校听老师上课。弟弟说不去了,被老师拉住了要挨骂哩。我说,不怕,老师不会批评我们。我俩又趴在窗户外边听老师讲课。下课了,老师走到我跟前,问我几岁了,为啥不上学。我说爹娘不让我上学。老师问我想不想上学。我点头说做梦都想上学。老师摸摸我的头说,回家去吧,我会让你来上学的。傍晚,我们一家刚坐在土窑前边院子里吃饭,那个老师走了进来。爹娘急忙上前拉老师坐下,给老师让饭吃,老师说已经吃过了。老师扫视着院子,望望我将目光转向爹:“军儿都超过上学年龄了,你咋不让他上学?”爹摇摇头:“你看我家大小七张嘴,他爷爷常生病,就靠我和他娘挣工分,供不起啊。等大女下年不念书了再让军儿上学吧。”老师说:“娃是个聪明的孩子,你可不能把娃耽搁了。就让娃明天来学校吧!”爹说:“这没学费不说,书本子笔啥都没有,咋上呀?”老师说:“学费不用交了,我给寻用过的课本,作业就在我用过的教案背面写。”爹脸上的愁容不见了,望着老师:“那就让娃去吧。”又转向我:“你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啊!”晚上,娘在油灯下给我缝制了个小书包。我抱着小书包眼睛盯着窗外,盼望着天快点明,不知不觉进入了甜甜的梦乡。。作家简介姚伟,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陕西宝鸡人,中学教师。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作协理事,陈仓区作协主席,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签约作家,《小小说大世界》副主编。小说、散文作品散见于各刊物,先后获“全国小小说新秀大赛80强”等;出版小小说集《爱的拼图》。散文苑寻梦阿季文/季纯我从没有想到过要做你的爱人,没有,一直没有。可梦里我实实在在地做了你的爱人。我穿着白色的连衣裙,穿着白色的高跟鞋,飘飘地在你的小屋走动,伴着高跟鞋清脆的嗒嗒声,愉悦的微笑挂在我的脸上,我从未感到过这样的幸福,真的,从未。
你的小屋很宁静,院子里有一颗花椒树。天正蓝,蔷薇花开得正好。小鸟儿在唱歌,我坐在小凳上洗菜,看那青菜洗净后特有的宁静。我支起身子为你细心地擀面条儿。这时,你走了过来,我轻轻呼唤你的名字。你一点儿也不吃惊,仿佛我本来就知道你叫什么,本来就应该做你一辈子的爱人,你说,噢,帮我叫几个朋友来一起吃饭,你说话时眸子柔柔地望了我,我不自然地缩了手。小小的我就站在你宽阔的肩膀下,阳光在你脸上和那黑色的微卷的头发上跳舞。我听到了你的呼吸声,我亦听到了我的呼吸声,我不可抑制地走出门,是的,我走出了门,在你的眸光之下。
我宁愿我一辈子被你使唤而无怨言。
我再次返回,小屋变了。我的那双白色高跟鞋丢在院子里,屋里的人我都不认识。那颗花椒树呢?那蓬勃的蔷薇花呢?那唱歌的鸟儿呢?我悲伤地问:“阿季呢?”那些人告诉我这里不是阿季的屋,他的屋离这里很远,隔山隔水。可是阿季不在这里我的鞋怎么在这儿呢?可是我怎么径直就走在这里呢?
我去寻找你,我的泪流成一条河,我的手坚硬地长出黑色的茧。我的头发已白。
天还是那么蓝,那么高。“阿季呢?阿季呢?”我张开双臂面对苍天,我朝太阳朝星星朝月亮膜拜。我不住地乞求上苍给我力量和勇气。我的白发飘啊飘……风呼呼作响,下雪了,好大的雪。我成了一个白色的精灵,我瘦的只剩了两只眼睛,可我还在呼唤:阿季呢?阿季呢?阿季站在白色的雪里,眸光炯炯,他朝我招手。我死命地跑,我扑到阿季的跟前,四目相对,阿季突然紧紧抱住我。
是阿季么?是梦一般迷人的阿季么?是阿季生来就站在这里等我么?是我用了毕生的精力找了他一辈子么?
我们都老了!雪依旧在飘……
作家简介韩雪梅,笔名季纯,千渭初中数学老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协会员,宝鸡市陈仓区作协秘书长。全国“书香三八”活动用书特约作家。作品散见《散文百家》《少年诗刊》《杉乡文学》《延河》《延安文学》《西部散文选刊》等,曾被评为全国“十佳校园作家”,曾获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学网络征文散文类一等奖,秦岭文学奖散文奖,陕西省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诗歌二等奖等,上榜年度中国西部散文排行榜。作品入选《奔跑吧,姐妹》《人生最美是初心》《陕西文学年选》《陕西小小说20年精选》《宝鸡文学60年》等。出版个人散文集《一个人的舞蹈》。
诗歌潮今天让我再次想起你文/王举秀这篇红色的记忆
总是从一条游船上开始
七月的嘉兴南湖
似乎和往日一样平静
风中依然有小鸟的鸣叫
空气中依然混杂着闷热
一条不起眼游船
正在湖面上凝重地推开水波
船舱里
一个改变旧中国命运的宣言
注定在这一天
铿锵有力划破旧中国的暗夜
从此
这条红船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引领一个崭新的政党开天辟地
开始谱写
只有在烈火中才能永生的恢弘篇章
险山恶水没能困住革命的理想
惊涛骇浪没能扑灭信仰的火焰
枪林弹雨没能封锁冲锋的力量
抛头颅洒热血更没能阻挡
英雄赴死的万丈光芒
那是一条最美的红船
为满目疮痍的大地播撒下春天的希望
那是一条最美的红船
为水深火热的人民带来破晓的黎明
那是一条最美的红船
为多灾多难的旧中国点燃了星星之火
那是一条最美的红船
为缔造一个新中国开辟了崭新的航线
今天让我再次想起你
那条红色的游船
你依然停靠在南湖
可鸟鸣和风声
却回旋在了新中国最美的画卷里
这篇红色的记忆
总是从一条游船上开始
你看这条红色的游船啊
载着火种载着希望
载着初心载着使命
永远航行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
永远深深滋养着新中国的
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家简介王举秀,陕西宝鸡陈仓人,宝鸡市作协会员,陈仓区作协副秘书长。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陈仓文苑》编辑部总编辑:姚伟
主编:魏娜刘瑞季纯
副主编:强更生闫瑾王举秀朱永强
责任编辑:张新宇吴利强魏社岗
本期编辑:朱永强
关于《陈仓文苑》改版通知各位文友:关于《陈仓文苑》改版事宜具体如下:1、版面改为征文获奖作品选,小说坊,散文苑,诗歌潮四大版块。2、具体的时间从六月份开始,每月二期,星期天发表。3、特请各位老师积极配合分享宣传,使文苑的阅读量上升,主动投稿。4、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