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免疫力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文末

如何提高免疫力?

——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眼下,新冠肺炎折腾得国人寝食难安、苦不堪言,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究其易感原因除了气候、环境等因素之外,不外乎是人体免疫力下降所致。

关于如何提高个体免疫力减少感染机会,网络媒体已经做了大量的宣传,诸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稳定情绪以及戴口罩、勤洗手、少聚会等等,而中医中药也在治疗新冠肺炎等传染病方面也已经不断被人们认可并广泛应用。

提到增强免疫力,一般医生都会想到益气固表,岂不知平衡阴阳才是中医防病治病的关键。虽然《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然而湿热内蕴、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等均可以导致阴阳不和,使人体易感风寒暑湿等邪气,进而易患各种传染病,诸如新冠肺炎等。

以下为针对不同体质进行合理调护,进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新冠肺炎发生。

(一)气虚质

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中药:常用人参、白术、炙甘草、黄芪、党参、淮山药、太子参、大枣等。取“血为气母”之意,也适当加用补血药如熟地、生地、白芍、枸杞等;因“气能行血”,气虚则血虚,故亦可适当加补气活血药,如:当归、川芎。气虚体质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当补气益气。

穴位:常用百会穴、脾俞穴、肾俞穴、膻中穴、气海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

生活调护:

1.气虚体质的人平素宜采用饮食调理,多吃补气益气、易消化、性平味甘的食物,如:大枣、山药、龙眼肉、莲子、薏苡仁、芡实、黄芪、党参、白扁豆、粳米等;忌食生冷性凉、油腻厚味等耗伤脾胃的食物,如:西瓜、香瓜、水梨、香蕉、黄瓜、苦瓜、空心菜、筊白、笋、蚌类等。

2.气虚体质易出现肌肉松软,倦怠乏力,不喜运动,抵抗力弱,因此生活调摄方面要做到,起居有规律,谨避风寒之邪,“劳则气耗”,运动锻炼宜采用低强度、多次数方式,不适合激烈、长时间的运动,以免耗伤正气。以柔和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为主;平时可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沿一横指处),能健脾益气,强身健体。

(二)血虚质

常见表现:面色淡白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脉细。性格内向,多愁善感。

中药:常用当归、龙眼肉、熟地黄、白芍、龙眼肉、阿胶、大枣等。血虚体质治疗当补血养血。

穴位:常用血海穴、天枢穴、足三里穴、关元穴、下关穴等穴位,艾条熏或者轻揉均可。

生活调护:血虚的人平时饮食应选择补血养血、滋补脾胃的食物,如红枣、枸杞子、山药、木耳、菠菜等。同时,中医认为“肝藏血”、“肝开窍于目”,生活中不应长时间看书,使用电脑,避免“久视伤血”。此外,还可以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来加强气血运行,但运动量要小,以不感到劳累为度。

(三)阳虚质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性格多沉静、内向。

中药:常用肉桂、干姜、肉豆蔻、补骨脂、菟丝子、鹿角胶等(泡水或者煎水服,剂量因人而异)。由于阴阳互根,“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补阳同时加少量补阴之品,如枸杞、熟地、桑椹。阳虚常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常加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健脾益气。阳虚体质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当益气温阳散寒。

穴位:常用命门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中脘穴、商阳穴等。艾条熏效果更好。

生活调护:

1、适当多吃些令身体温暖的食物:粮食类的面粉、高粱、糯米等;肉类的羊肉、牛肉、鸡肉、狗肉、公鸡等;鱼类的草鱼、鲫鱼等;菜类的韭菜、芥菜、香菜、南瓜、生姜等;坚果类的核桃、松子、腰果、花生;水果类的荔枝、龙眼、桃子、大枣、核桃、桔子、樱桃等。也要适当吃些熟萝卜、白菜、芹菜、青菜,以免进补过度而上火。

2.“动则生阳”,加强体育锻炼,如选择瑜伽、太极拳、五禽戏等活动。

3.常用艾条灸命门(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中脘(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足三里以温补脾肾,强壮身体。

(四)阴虚质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中药:常用沙参、麦门冬、百合、玄参、天花粉、玉竹、白扁豆、桑白皮、太子参、天冬、生地、白芍、石斛、枸杞等。根据“阴阳互根、阳中求阴”理论,可加少量补阳之品,如肉桂、附子、菟丝子、巴戟天、桑寄生等。阴虚证由于病因不一,症状表现多端,治疗当滋养阴液,佐以清虚热。

穴位:常用三阴交穴、太溪穴、照海穴、涌泉穴、肾俞穴、阴郄穴等。轻揉或者按压。

生活调护:阴虚体质的人平素应适当进滋补阴液以及甘凉滋润的食物,如糯米、藕、黑木耳、银耳、甘蔗、梨、百合、山药、枸杞、麦冬、鳖、海参、阿胶等。可选用枸杞、百合、银耳、麦冬、山药煲瘦猪肉、鸭肉汤。忌食辛辣刺激性、温热香燥、煎炸炒爆的物品;少食过分温热燥热的食物,以免耗伤人体阴液,如辣椒、大蒜、韭菜、花椒、桂皮、干姜、丁香、羊肉、狗肉等。

(五)痰湿质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中药:常用陈皮、姜半夏、茯苓、厚朴、莱菔子、紫苏子、苍术、白术、炒米仁、芡实等。痰湿体质证治疗当燥湿化痰。

穴位:常用丰隆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胃俞穴、中脘穴、水分穴等。用力按压。

生活调护:痰湿体质的人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食肥甘厚味生冷之物,戒烟酒,平时可以多吃点生姜,多进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顺畅正常。避免涉水淋雨,久居湿地,注意保暖,特别梅雨季节注意防潮湿。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应以微汗为宜,以助气血顺畅。

(六)湿热质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容易心烦急躁。

中药:常用滑石、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白通草、厚朴、半夏、淡竹叶、苍术、石菖蒲、茵陈蒿、栀子、黄连、黄芩等。湿热体质治疗当清热祛湿。

穴位:常用曲池穴、巨阙穴、肺俞穴、中脘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等。用力按压或者刮痧。

生活调护:湿热体质的人宜食祛湿食物如绿豆、冬瓜、丝瓜、赤小豆、西瓜、绿茶、花茶等。少食甜食、饮料(如可乐,雪碧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八角、葱等)、酒、肥甘厚味(如肥鱼大肉)。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七)血瘀质

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易烦,健忘。

中药:常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丹参、郁金、蒲黄、檀香、延胡索、香附、乌药等。血瘀体质常伴气血不足,常配伍补气养血之药品,如:党参、黄芪、白术、大枣、甘草、熟地黄等。另可用桂枝、红花、乳香、鸡血藤、没药、当归等活血通络中药煎汤泡脚,水温在40℃上下,20~30分钟。总之:血瘀体质治疗当活血化瘀。

穴位:常用血海穴、合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神阙穴、隔俞穴、肝俞穴、太冲穴、委中穴等。血瘀体质的人,可适当选用推拿、按摩、拔罐、刮痧等疗法。

生活调护:血瘀体质的人宜多吃活血化瘀、行气的食物,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例如桑椹、猪肉、山楂、醋、红糖、黄酒、葡萄酒等。注意日常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保持乐观、豁达的情绪,避免情绪过极,以利气血通畅。需注意调整自身气血,适当参加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各种舞蹈、气功、保健操等。

(八)气郁质

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中药:常用柴胡、川芎、枳壳、香附、陈皮、砂仁、木香、青皮、香橼、佛手、沉香、川楝子、玫瑰花、桃花等。由于气郁在先、郁滞为本,故疏肝行气为治疗原则。常选用行气的药物如逍遥散,逍遥丸、柴胡疏肝散以调整体质,达到阴平阳秘的平衡状态。

穴位:常用大墩穴、太冲穴、行间穴、肝俞穴等。按压或者局部刮痧。

生活调护:气郁体质的人平时应注意心理调摄,调神养性,维持良好的心理平衡,加强体育运动。

(九)特禀质

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中药:特禀质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和禀赋遗传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特殊体质。对花粉过敏,对尘螨过敏,对某一种食物比如海鲜过敏等等,大多带有遗传倾向。过敏体质者常用荆芥、防风、白芷、薄荷、黄柏、连翘、辛夷、苍耳子等。

穴位:常用足三里穴、迎香穴、百虫窝穴、肺俞穴、膈俞穴、曲池穴等。按压或者局部拔罐。

生活调护:特禀体质的人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不宜食用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亦不宜食用酒、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之品。被褥床单要经常洗晒,可防止对尘螨过敏;不宜养宠物,以免对动物皮毛过敏。

总之,增强免疫力,不仅仅是益气固表或补养气血这样简单,应针对不同体质进行合理调护,达到人体自身的阴平阳秘,才能真正达到预防各种传染病的目的。

THE

END

何迎春专家门诊最新工作安排:

下周二上午(2月25号)专家门诊开放,因疫情影响,目前仅限持有“绿码”患者就诊,且就诊前必须提前预约,就诊时请戴好口罩,一人一诊一室,有序就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skp.com/wahl/209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