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石头的故事
我与石头
SHENGZHANG
征集活动
3.12-3.26
随着龙美术馆(西岸馆)“生长——陈彧君个展”展出时间的推移,陈列其中的大型互动作品《流淌的木兰溪》取自福建莆田真实的木兰溪,经局部切割及整体着色处理的鹅卵石互动,收到了各式各样的反馈。
自年3月12日起,生长实验室面向观众开展为期两周的「我与石头」征集活动。
征集活动收到了来自全国范围内多名参展观众的再创作、拍摄,并分享心情随笔反馈。最终有九名幸运观众进入到石头征集活动的入围作品名单。快来PICK你喜欢的作品吧,获得票数最多的前两位将收到来自艺术家艺术家陈彧君先生的签名版画。
版画《第一道风景》30*40cm
图片由陈彧君工作室提供
"我与石头"的故事
STONESSTORIES
1号投稿人
Lia张心情随笔:
如果不是“野心勃勃”,“使命感太强”,能离大自然越近,越简单美好是我最向往的生活。想起安藤忠雄的成名作:住吉的长屋。据说让住户非常痛苦,在自家上厕所都要撑伞。可我觉得好真实好浪漫啊,难道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吗?
极简的外形意味着乏味的表层生活,我们在狭小的空间中寻找存在,有雨的日子乘风破浪,阳光普照的时候充满希望,伸手就能被一年四季沐浴。被定义成“忽略掉的舒适性跟便利性”正是这件作品灵动的地方,毕竟,谁能无时无刻被光包裹着?原来觉得艺术是让大家保持清醒的一种方式,现在成了常常用来保持自我清醒的捷径。
2号投稿人
谈解英心情随笔:
3月2日我慕名前往龙美术馆看展。进门第一个展厅“生长”,内容和形式别具一格,有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艺术家具像和抽象碰撞出的作品我不甚理解,却引起了浓重的好奇心和兴趣。展厅地上散落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石头,吸引了我的眼球,阅读贴在墙上的说明才明白是取自艺术家的故乡“木兰溪”,由艺术家陈彧君及生长实验室进行切割和整体着色处理后的鹅卵石,顿时对艺术家的家乡情怀充满了敬意。在知道可以选任意一块带走,蹲下身挑了一块在手上摩挲,有种温润的感觉。能给此行留下美好记忆,十分欢喜。
我正在学习彩铅画,这块鹅卵石放在写字台上有了它的用武之地,成了压画纸、压画册的镇纸。我学画时它黙默陪伴着,注视着,此刻,无声胜有声。它是由艺术家从木兰溪带到著名的龙美术馆,既平凡又浪漫,我和它是有缘千里来相伴;等到有一天,我会在鹅卵石上作画,留下美好的印迹。看展时对“生长”的主题不甚理解,如今细思量:生命不息,生长不止……
3号投稿人
幽兰心情随笔:
汪洋中的一粒固体尘埃,经过千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同质吸附和聚集,慢慢形成了石。再经过几亿年甚至百亿年,石与石堆积,形成了一座山脉......
我们人类,作为茫茫宇宙中渺小的一部分,也在不断地生长变化着。任何一个伟大的成就,都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都承载这无数人甚至几代人的汗水和智慧结晶。所以,当代的我们,也应该在源源不断的繁荣的生命长河中,珍惜时间,每天做一些取舍,做一些知识和经验的累积,做一些关于美的累积,充盈我们的大脑库存,以待有朝一日,能够厚积薄发!蓬勃而出!
4号投稿人
莊心情随笔:
从前曾经有个传说,那里有个帝国。河流永远朝后奔腾,云海永远卷积阴雨,山脚可以劈地直达山巅,海鸥可以四季原地冬眠。
而人生海海,传说衬托着不落的帝国。
5号投稿人
Achilles心情随笔:
石头是天成的。艺术家为它增添了绿的色彩。我在五颜六色的石头里挑了这块,带着它走出了美术馆。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春光明媚。黄浦江畔的风也不再寒冷。上海阴沉了许久,难得这么好的天气。
徐汇滨江游人如织。石头哥应该也很乐意出来溜达的。开始就在美术馆外的草坪上,小径上露个脸。后来越走越远,还在长凳上,攀岩墙边,饰满樱花的星巴克边留下了它绿油油的身影。人们玩滑板,扔飞盘,攀岩,遛狗,散步,聊天,约会,喝咖啡......石头哥都在。那条美丽的爱斯基摩雪橇犬,挺温顺的。主人说三岁。一百多斤哦。石头哥也合影啦。
6号投稿人
刘晨心情随笔:
观展时发现一堆颜色鲜艳的石头,一眼相中这块形状像心的石头。红色代表热情,恰好那段时间情绪低落疲惫,看见这块鲜艳的红色石头时内心仿佛有了一丝丝力量。想给她拍个照片,找到了展览中的一幅画,这幅画是木兰溪的一片树林,红色石头在绿色背景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仿佛寂静深林里的一块宝藏。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去旅行总会捡块小石头回来,印象最深的是去西藏南迦巴瓦神峰时,山下有棵千年古桑树,传说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为纪念其爱情所亲手种植。在观景台我捡回两块小石头,也许是对自己未来美好情感的期许吧。这次捡回来的红色爱心石头我一直放在案头的台灯下,她更像在告诉我一种生活方式,无论再忙,每天都要留给自己一小段时间放松,给自己的内心按摩放松一会儿,自然的生长,一切都会有她自然的样子。
7号投稿人
Lisa心情随笔:
(梦里花落知多少)小时候,家门前有条小河,清澈得能看见长满青苔的鹅卵石,觉得他们会永远在那里。只是随着时间的冲刷,愈加光滑而已。后来,小河水没有那么清澈了,来往的船只总是泛起河底的淤泥忙着运输。再后来,小河成了规划图里的标志,边上建起了高楼大厦,连边上的香樟树也都消失了。
父亲每次出差回来的手提包,就像哆啦A梦的百宝箱,总能变出各种新鲜玩意儿,蝴蝶发夹,没吃过的小食,新款式的铅笔盒。眼里的父母亲,也像哆啦A梦一样无所不能,造出漂亮房子,添置最新家电,为了安装固定电话还能立上三根电线杆。岁月逝去,我们成长,父母老去。不再像哆啦A梦那样无所不能,有时更需要我们的照顾。门前的小河不再,有的只是一种牵挂所以安家的时候总想在门前找一条河,看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却不再有卵石。
在美术馆看到《流淌的木兰溪》,是乡愁也是怀念,树林里的鸟儿叫声和小时候的河边树林一模一样,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生命是一条流淌的河,百转千回,终究回到故里。晨光里,春花烂漫,哆啦A梦在清澈的水里,成为定格。
8号投稿人
雲杉心情随笔:
在所有石头当中,我捡了这枚通体纯金的,男朋友说我是财迷,拾了块金子,自己昧下了。其实在拿起它的那一刻,我就想好它会成为一只小蜜蜂的家园。画的过程很简单,是幼儿的简笔画,随后我又拿细细的麻绳一圈一圈紧紧缠绕,给它做一个蜂巢,完事总觉得缺点什么,于是用缎带打了个蝴蝶结,使它显得更像一份有点心思嵌在里面的小礼物了。蜜蜂总是与花丛相伴,尽管春日的樱花多少有些喧宾夺主,但有块金子点缀其间,倒也相得映彰。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石头属于自然与大地,是我还给春天的一份薄礼。
9号投稿人
Angelina心情随笔:
和全世界的石头相遇。
为你心中的"最优作品"打call,我们将根据观众投票排名来送出艺术家陈彧君亲先生的亲笔签名版画!
撰文:王江丽
排版:王江丽
审核:泥鳅
SHENGZHAN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