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肥 > 鼻肥大饮食 > 盛典禮器日本美協五週年慶典春拍 >
盛典禮器日本美協五週年慶典春拍
盛典禮器—宮廷禮儀用品
在古代,禮儀是一種尊重,也代表著一種權利。在皇權的高度集中之下,各種維護封建統治的典章禮儀制度嚴謹完備,宮廷禮儀也體現出了皇家的尊嚴,宮廷各類事宜按照這一制度有條不紊的進行。
中國歷史悠久,王朝雖多有更迭,但前朝的典章禮儀制度卻被後朝所傳承,並不斷完善,至清代更是集中華五千年精華於一身,宮廷禮儀制度達到頂峰。宮廷的禮儀眾多,繁縟複雜,主要包括:皇家祭祀,帝王典禮,朝會禮儀,宮廷生活禮儀等。具體說來,比如每逢四季節氣,祭典活動,成年禮,生辰慶祝,喪葬等均要按照典章禮儀制度來進行。
作為這些盛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盛典禮器的地位不容小窺。本次拍賣中,我們將推出眾多此類重器,包括:如意,香薰,法器等禮儀用品。
在距離美協五週年慶典春拍還有不到一個月之際,就讓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一專輯中的幾件精品。
LOT. 清乾隆銅鎏金獅子一對
尺寸:L16.5cmW24.5cmH26cm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來源:關西藏家舊藏
JPY:12,,
RMB:,
說明:
獅子大約是在漢代作為“殊方異物”傳入中國的,長期以來壹直作為古代瑞獸的象征,獅乃獸中之王,不但可以驅魔避邪,而且可帶來祥瑞之氣,能解除多種形煞。???
此銅獅造型與乾清門前所設銅鎏金獅造型相仿,作蹲踞狀,頭頂鬃毛濃厚細密,卷曲作圓渦狀,前額凸起,濃眉作卷雲狀,橫目圓睛,炯炯有神,肥鼻寬厚,方口大張露齒,僚牙鋒利尖銳,頜下兩綹長須自然下垂,絲絲清晰。頭頂鬃毛及濃眉不施鎏金,保持銅料原色。獅子體態雄壯,身軀健碩,肢體粗壯強健,四爪鋒利有力,坐於地表,其中壹只正在爪抵住面前寶球,另外壹只則按壓住頑皮後仰的幼獅。獅子整體造型生動形象,神情凜然,不怒而威,刻工精湛,狀物有神。
LOT.清?白玉雕登龍門如意
尺寸:L34cm
JPY:1,,
RMB:99,
LOT.清乾隆填彩漆如意
尺寸:L40cm
JPY:1,,
RMB:55,
LOT.清乾隆掐絲琺瑯嵌雕漆如意
尺寸:L44.5cm
款識:大清乾隆年製
JPY:1,,
RMB:66,
LOT.清黃花梨鑲螺鈿嵌銀絲如意
尺寸:L47cm
備註:桐蔭山館監制
JPY:,
RMB:33,
LOT.清中期碧玉雲龍博古如意
尺寸:L42cm
JPY:1,,
RMB:66,
LOT.清掐絲琺瑯八吉祥嵌玉龍紋如意
尺寸:L42cm
JPY:1,,
RMB:66,
說明:
據故宮博物院資料,如意的起源與我們日常生活中俗稱『不求人』的搔背工具有著密切的關系。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稱如意,俗叫『不求人』。清《事物異名錄》雲:『如意者,古之爪杖也』。
如意之所以能夠長久不衰,被歷代的皇帝大臣所器重,除了它的材質貴重,造型新穎,精作精良,美觀漂亮之外,更重要的是如意所蘊含的寓意非常深刻,深得人心,素有『凡如意必有寓意,凡寓意必有吉祥』之說。
在古代,『如意』的用途很廣泛,它可作為防身器物,戰爭中也用於代麾作指揮之物,寓意萬事順利,吉祥如意。作為吉祥之物,它在漢族民間及宮廷中都有廣泛的使用,常人遠行前,家人或友人會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願;佛僧講經時,常用『如意』作隨身攜帶的道具。
清代,『如意』在宮廷中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如皇帝登基大典上,主管禮儀的臣下必敬獻壹柄『如意』,以祝政通人和,新政順利;在皇帝會見外國使臣時,也要饋贈『如意』,以示締結兩國友好,國泰民安。在帝後、嬪妃的寢室中均有『如意』,以頤神養性,兆示吉安;特別是在帝後大婚,及至宮中萬壽,中秋元旦時節,都需要臣下敬獻數量不少的『如意』,以寓意帝後平安大吉,福星高照。可見,壹件小小的『如意』,是集宮廷禮儀、漢族民間往來、陳設賞玩為壹體的珍貴之物。
LOT.清中期?銅鎏金西番蓮福壽嵌寶香薰一對
尺寸:H47cm
JPY:5,,
RMB:,
說明:
此對香薰為清中期作品,取銅料經過鏨花,鎏金技法進行表面的紋飾裝點。通體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頂部蓋帽,中部香薰柱及底部臺座。???
頂部蓋帽採用鏨花,嵌寶石料等工藝,作雙層鳳首六角飛簷亭形,圓形珠狀頂,向下作兩層階梯式構造。表面鏨刻西番蓮紋,飛簷邊緣環繞嵌入五彩寶石料,營造出清代宮廷造器獨有的高貴典雅,富麗堂皇之感。???
中部柱子鏤空雕刻西番蓮紋及蝙蝠捧壽紋。奢華富貴,繁縟複雜,細緻縝密,層層相接,給人以應接不暇,眼花繚亂之感。????
最下端為六角形蓮花臺式底座。底座中部束腰,上下對稱式修飾蕉葉紋,再飾以西番蓮紋。???
紋飾細膩縝密,雍容華貴,富麗堂皇,集鎏金,鏨花,嵌寶石料等工藝於壹身,自然融合,五彩繽紛,燦爛絢麗,當年必定是清宮皇家的禦用之物。
LOT.清初銅鏨花鎏金海水龍紋沖天耳爐
尺寸:D19cmH14cm重g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備註:紅木座
JPY:5,,
RMB:,
說明:
此拍品為一件清初期製作的仿宣德銅香爐。呈色古銅中泛金色,雖經歷時代更叠,賞玩把摸,表面卻異常靚澤,流光溢彩,包漿古樸沈穩。???
小圓口,口沿上置一對沖天耳,腹部滾圓,外鼓,下承三個小立足。配有紅木底座,腹底刻有“大明宣德年製”款識。器形內斂古樸,敦厚殷實,飽滿健碩,為宣德爐的經典造型之壹。???
外壁施銅鏨花鎏金工藝雕琢雕海水龍紋。首先在口沿上裝飾回紋,腹部整體刻畫細緻入微的海水紋錦地,在此之上勾勒龍王劈波斬浪,奔騰與巨波中的壯闊畫面。雕工精良,富麗堂皇,龍王時而露出頭部,時而騰空而起,時而回首張望,造型栩栩如生,動感極強。
LOT.清初銅太平有象一對
尺寸:L30cmH45cm
參閱:No.《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金屬胎琺瑯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P
JPY:3,,
RMB:,
說明:
象,瑞獸,厚重穩行,能馱寶瓶,故有“太平有象”、“喜象升平”之說,寓意河清海晏、民康物阜。《漢書·王莽傳》:“天下太平,五谷成熟”。太平有象即天下太平、五谷豐登的意思。陸遊曾賦詩曰:“太平有象天人識,南陌東阡搗麥香”,象已然成為吉祥、喜慶的祥瑞象征。
此拍品為一對負瓶寶象,採用銅鎏金及鏨花技法雕琢而成。呈色金黃,璀璨生輝,耀眼奪目。象低頭順目轉向壹側,鼻象卷曲,四足直立於臺座上。身披嵌紅珊瑚和綠松石的華麗披蓋,瓔珞流蘇遍布全身,各背托著壹座寶瓶。寶瓶廣口,鼓腹,高圈足。口外壁滿飾花紋,有獸首耳壹對,瓶腹表面也裝飾有綬帶,瓔珞紋樣。下置須彌座式長方形臺,如意牙子,托泥。此擺設即寓意有祥瑞之意——太平有象。
LOT.清初?胡人力士擡銅爐
尺寸:L67cmW29cmH39cm
款識:大明宣德年製
備註:硬木底座
來源:日本寺廟舊藏
參閱:No.92《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金屬胎琺瑯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P95
JPY:1,,
RMB:55,
說明:
在清朝有一場歷時70年,跨越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盛世王朝的戰役,在清代文獻中通稱為平定準噶爾。這次戰事,起於年(清康熙29年),迄於年(清乾隆22年),最終弭叛息亂,清朝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在重新統一並穩固了西北邊疆問題之上,我們應該註意到這場戰役客觀上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以及中原與西域民族的融合,並確立了清朝在東亞乃至中亞的宗主國地位,帶來了西域各國的臣服和朝貢,開創了自唐代之後又一個萬國來朝的空前盛世。
伴隨著這場戰役而來的是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故而清康熙朝起胡人形象常常出現在各式宮廷器物之上,比較著名的是現今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康熙掐絲琺瑯胡人捧瓶坐落地燭臺,它的造型為一胡人單腿跪於方座之上雙手托舉觀音瓶。清代宮廷的制作用意可想而知,即是西域胡人對於中原文化的膜拜和仰慕,以及對清王朝的徹底臣服。
此拍品亦采用同一題材,造型為一對站立的胡人力士雙手拉扯銅環擡起銅爐。胡人深目高鼻,面容慈善,微露笑意;胡須濃密,卷髪垂肩,耳垂碩大;身著罩甲,袒胸露乳;雙腳赤裸,穩立於地。所擡香爐呈梯形,口部較大,斜直壁,底部小於口部大小,有四個花形小立足。
通體採用呈色灰暗的銅材,仿大明宣德爐而制成。質堅強固,沈甸穩重,包漿深沈,頗具古意。爐底部有“大明宣德年製”,六個楷書體印章款。
LOT.清中期銅胎黑漆描金寶蓮形高足蓋盒一對
尺寸:D23cmH30.5cm
來源:日本寺廟舊藏
JPY:3,,
RMB:,
說明:
此拍品為一件銅胎施黑漆蓋盒。呈色黝黑,表面有壹定光澤感,包漿深沈穩重,古拙大氣。通體呈現壹寶珠形致,采用了手工鍛打技法成型,表面則施黑漆描金及銅鎏金等技藝勾畫紋飾及圖案。蓋盒內部及底足內髹朱漆。
蓋部向上高高隆起,表面鍛打鑄造出壹朵綻放的蓮花形致,分三層配置。每瓣蓮花瓣上再施黑漆描金繪制佛祖,觀音,菩薩等姿態各異的佛教聖尊以及藏佛文字符號等等。有寶蓮形立高抓紐,經鍛打後加施銅鎏金技法勾勒蓮花細部紋理,精美異常,刻畫入微。 蓋與盒子母口扣合。盒本體圓口,微微收攏,弧形外壁,亦經過鍛打營造出兩層綻放的蓮花形致。表面亦繪制佛尊及藏佛文字。經由壹圓柱承接蓮花形高底足。圓柱上套栓狀突起物,鎏金處理。底足較高,向外鼓起,表面作翻蓮花式,再施朱漆描金技法修飾蓮花紋。
打開盒蓋,可見經手工鍛打成型的印痕,亦呈現出蓮花綻放式,形致絢爛,極為美觀。底足內亦可見同樣蓮花紋裏,中央又描金繪制十字形金剛杵。
整器瀰漫著濃郁的藏傳佛教風韻,造型新穎別致,做工精細嫻熟,紋飾細膩華美,給人以肅穆感和震懾力。
LOT.清乾隆粉彩西番蓮紋佛塔
尺寸:H44cm
備註:附有當時信件壹封,張伯駒舊藏
來源:十九世紀西琉璃廠翠珍齋售與清末大收藏家張伯駒
二十世紀初流入日本,由日本近畿地區藏家收藏
參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p 第95號
JPY:8,,
RMB:,
說明:
張伯駒(—),字家騏,號叢碧,別號遊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項城人。年(光緒二十四年)3月14日生於官宦世家,系張錦芳之子,袁世凱的表侄,過繼其伯父張鎮芳。張伯駒是集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於壹身的文化奇人,著有《叢碧詞》《紅毹紀夢詩註》等書。年畢業於袁世凱混成模範團騎兵科,歷任安武軍全軍營務處提調、陜西督軍公署參議,鹽業銀行董事、總稽核,華北文法學院教授、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北平市美術分會理事長,國家文物局鑒定委員會委員、第壹屆北京市政協委員,吉林省博物館副研究員、副館長,中央文史館館員等職。??
張伯駒先生壹生醉心於古代文物,致力於收藏字畫名跡,從30歲開始收藏中國古代書畫,當初僅為愛好,曾買下中國傳世最古墨跡—西晉陸機《平復帖》、傳世最古畫跡隋展子虔《遊春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上陽臺貼》等,經他手蓄藏的中國歷代頂級書畫名跡見諸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者便有件之多,被稱為“天下第一藏”。??
書信全文:南京鹽業銀行董事長張叢碧先生鈞啟。自西琉璃廠翠珍齋。伯駒吾見雅心,此塔為藏式塔頂飾如意寶瓶,下為粉彩地寶蓋。蓋下為十三相輪,塔身粉彩裝飾勾蓮獸面瓔珞紋,塔方內空,壹側開有歡門,內可置佛像。底為須彌座,底座內空可置佛經。此物應為宮廷法器類,禦窯佛教法器具不施年款以示帝王對佛祖之崇敬。可見乾隆壹朝慈寧宮養心殿兩花閣之內。汝珎敬上。中華民國二五年陸月捌日(年6月8日)。
此拍品為清代一粉彩佛塔,結構和造型均來源於西藏,乃藏傳佛教的典型造器。 通體施粉彩料頂飾如意寶瓶,下為橘黃地描金寶蓋和十三相輪,象征佛教十三重天。塔身細長頸,綠地飾各色粉彩卷草紋及纏枝寶相花,肩部繪有蕉葉紋以及藏傳佛教獨特的獸面紋和瓔珞花卉紋,皆寓意吉祥如意。腹部亦裝飾纏枝寶相花紋。塔身龕內中空,可以放置一尊佛像。底承壹須彌座,分層次繪制有纏枝蓮紋、雲氣紋、蕉葉紋、寶相花紋等。內部中空,可放置經書。
通體莊嚴神聖,富貴雍容,粉彩淡雅細膩,氣韻超然,極具王者風範。足內無款識,主要表現出乾隆帝虔誠佛法之心。內壁及底足內施綠彩,俗稱“綠裏綠底”,色澤極淺淡,無爆釉現象,是乾隆朝興起的壹種特有裝飾工藝,流行至清末及民國。
日本美協春拍五週年慶典巡展:
為便於世界各地藏家和愛好者的觀展需求,我們將在香港舉辦五週年慶典的精品預展。
香港預展日程:4月6日11:00~19:00
4月7日11:00~17:00
香港預展會場:香港萬麗海景酒店1樓門廳自動電梯旁邊
TEL:03--
FAX:03--
MAIL:info
jade-auction.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最正规北京白癜风哪里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