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中止血方法要点全面解析

止血技术是手术中的关键操作,它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止血方法,以确保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出血。压迫止血法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则包括利用一定的压力使血管破口缩小或闭合,从而阻止出血。对于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小渗血,通常可以通过压迫来止血;而对于较大的出血点,则可能需要采用电凝止血。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胰腺、肝脏等易碎脏器的弥漫性小出血,应避免缝合,以免加重出血,此时可以采用纱布压迫止血法。在操作时,皮肤切开时可在切口两旁压迫组织以实现临时止血,切开皮肤后,先用干纱布压紧1-5分钟,再用电凝出血点进行止血。对于小的皮下渗血,也可以用直血管钳钳夹35分钟来进行止血。图1展示了纱布压迫止血的方法。在弥漫性渗血的情况下,医生会首先使用40-50℃的温生理盐水纱布进行压迫止血,持续加压5分钟后,再小心取出纱布。对于直肠癌手术中的骶前静脉丛出血、创伤导致的腹膜后广泛出血、肝广泛出血以及直肠外伤广泛出血等严重情况,出血量巨大且其他止血方法无效时,常常采用纱布堵塞法。这种方法对静脉出血特别有效,但需注意堵塞处不可留有死腔,并应保持适当的压力。堵塞纱布通常在手术后35日逐渐松动,然后可以逐步取出。对于易碎组织的创面小出血,可以使用止血纱布进行压迫(见图2)。此外,负压填塞吸引法(见图3)也是一种新兴的压迫止血方法,它不仅能填塞压迫止血,还能及时吸出渗出的液体,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图2展示了止血纱布的压迫止血方法。对于易碎组织的创面小出血,医生会采用止血纱布进行压迫,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方法简便有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图3展示了负压填塞吸引法。在手术过程中遇到意外紧急出血时,医生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止血。例如,对于脾外伤后的出血,可以捏住脾门来止血。此外,止血带压迫止血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特别是在四肢手术时。当进行上肢手术时,医生会在上臂中上1/3处放置充气止血带,并通过充气至mmHg的压力来止血(下肢的压力则为mmHg)。但需注意,充气时间不宜过长,通常不超过1-5小时。

此外,还有几种止血方法值得注意。首先,纱布压迫止血时,宜选用干纱布以激活机体的外源性凝血系统。对于鼻腔粘膜处的渗血,则可以使用棉球滴入肾上腺素进行压迫止血。然而,对于动脉损伤导致的出血,由于压迫止血效果常不可靠,因此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找到出血点后进行结扎或缝扎止血。

另外,单纯结扎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止血方法。它特别适用于结缔组织、皮下组织等有韧性的组织出血。在结扎前,医生会先准确钳夹出血点,以确保有效的止血。操作时,会使用血管钳钳夹出血部位,然后进行结扎或缝合。对于较平坦的出血区域,医生会先用血管钳进行牵引,再利用直角血管钳或弯血管钳进行钳夹和结扎。图4展示了血管钳钳夹组织并在钳下方进行结扎的场景。在操作时,需注意几个关键点以确保止血效果和安全性。首先,血管钳钳夹的方向应与血管垂直,以避免因平行钳夹而拉裂血管。其次,深部结扎时,应确保在原位打结,以保证结扎的稳固性。同时,要避免大块组织结扎,以防结扎不彻底,引发并发症。此外,松钳与结扎的过程需要术者与助手紧密配合,以确保操作的流畅与安全。

接下来,我们讨论了缝合结扎止血的方法。这种方法在避免结扎线脱落或单纯结扎困难时尤为有效,常采用“8”字缝合或贯穿缝合的方式进行止血。对于较易碎的组织出血,缝扎止血是首选方法。当血管钳难以钳夹时,也可以考虑采用缝合结扎的方式进行止血。此外,缝合结扎止血还能进一步减少对血管的损伤,确保确切的止血效果。在操作时,需将需要缝合的组织贯穿缝合后打结,以完成止血过程。图5展示了在钳夹组织后,如何进行缝针的贯穿操作。紧接着,图6描绘了将缝线围绕待结扎组织一周后,再打一结的步骤。这样的操作顺序和技巧,对于确保缝合结扎止血的效果至关重要。图6展示了缝线在围绕组织一周后的打结步骤。在实施这一操作时,有几个关键注意事项需要牢记:首先,如果在手术过程中不慎将缝针穿入大血管,务必立即退出针头,以避免形成血肿或血管瘤;其次,打结时,第一个结的方向至关重要,必须确保其与线结方向一致,以防止在打结过程中线断;最后,缝合的跨度要适中,避免过大,否则可能导致组织撕裂。

接下来,我们讨论电刀及超声刀的止血方法。对于小的渗血,电凝止血是一个有效的选择。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电凝的功率应根据不同组织类型进行调整。此外,超声刀在止血方面表现出色,能够直接切割并止血4mm以下的血管。

在操作时,应将电刀头直接对准出血部位进行电凝,或者先使用血管钳钳夹出血的小血管及出血点,然后再进行电凝止血(图7)。这样,我们就能确保在手术过程中既安全又有效地进行止血操作。图7展示了使用血管钳钳夹出血点,并配合电刀进行电凝止血的步骤。接下来,我们探讨超声刀的止血方法。超声刀不仅能切割,还能直接止血4mm以下的血管。在操作时,首先用超声钳夹住出血部位,然后启动超声刀进行止血(图8)。这样的处理方式,同样保证了手术过程中的安全与高效。

(1)及时清理电刀前的焦痂,以确保电凝效果不受影响。(2)电凝止血时要掌握好时机,避免长时间电凝,以防对邻近组织造成热损伤。(3)在电凝前,先用纱布吸去电灼部位的液体,然后迅速进行电凝。(4)注意保持电灼导电的血管钳、镊子与周围组织的距离,以防止损伤其他组织。(5)使用超声刀止血时,要自然切割,避免牵拉,以确保止血效果。(6)超声刀刀头应避免接触金属物品,以防损坏。(7)钳夹血管时必须完整,否则可能导致出血。

此外,在手术过程中遇到意外出血时,需迅速且有效地控制出血,以稳定手术者的情绪。遵循基本原则和适当的操作方法,如用手指捏住主要血管或用纱布压迫出血区,都是有效的止血措施。同时,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缝线和缝合技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1)在处理较大出血时,应避免盲目钳夹,以防加重损伤。(2)针对胰腺组织的渗血情况,建议优先采用压迫法进行止血。(3)缝合胰腺组织时,应选用微创薇乔线,以确保手术效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skp.com/wazz/27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