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肥 > 鼻肥大病因 > 飞絮高发期,抗过敏药需求大幅上升,氯雷他 >
飞絮高发期,抗过敏药需求大幅上升,氯雷他
杨絮柳絮满天飞,抗过敏药需求随之攀升,氯雷他定备受瞩目。近日,“氯雷他定”在社交媒体上热议不断,与“杨絮”、“柳絮满天飞”等话题齐名。在飞絮高发季节,这款常用于治疗过敏症状的药物,已然成为众多网友的必备良药,以缓解过敏带来的种种不适。自3月中旬起,随着过敏症状的频发,公众对相关治疗用药的需求量急剧上升。特别是在河南,每年四五月份,木棉和异木棉的花絮随风飘舞,给过敏人群带来了不小的困扰。这些飞絮在阳光下和风的作用下,会形成密集的飘落现象,犹如“四月飞雪”,让人避之不及。对于过敏人群而言,这无疑是一场严峻的挑战,鼻涕与泪水成了他们这个季节的常伴之物。▲一张可能让过敏人士鼻子发痒的图
0氯雷他定并非万能药近期,氯雷他定成为热门话题,不少网友表示长期依赖抗组胺药物。然而,长期服用抗组胺药真的没有副作用吗?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抗组胺药的原理来解答。
过敏的本质是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将无害物质误判为“敌人”,进而释放组胺与身体里的组胺受体结合,引发呼吸道、眼睛、皮肤等多种症状。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能阻断组胺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迅速缓解过敏症状,被广大过敏人士誉为“救命药”。
但值得注意的是,抗组胺药并不能根治过敏原。长期使用可能面临一系列不良反应,尤其是第一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溴苯那敏,可能导致嗜睡、疲劳、头晕等不适,甚至影响视力。相比之下,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镇静作用较弱,安全性更高。而第三代抗组胺药如盐酸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则具有相对较强的抗过敏作用和较少的毒副作用,部分药物适用于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及儿童。
用药时务必谨慎,遵循医嘱。抗组胺药仅适用于缓解过敏性疾病症状,不同人群如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老人、儿童需特别谨慎。同时,注意用药时间和剂量,连续服用不宜超过一个月。若症状无改善,不应擅自增加剂量,而应及时就医寻求其他治疗方案。此外,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加重肝脏负担和抑制中枢神经。氯雷他定会干扰皮试结果,因此在皮试之前不宜服用,因为它会阻止或降低皮试的阳性反应。避免将氯雷他定与抗真菌药物或大环内酯抗生素同时使用,因为这些药物会增加血液中氯雷他定的浓度,从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组胺药的情况下,对肝肾的毒性通常非常低。然而,某些文献资料提示,部分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组胺药可能存在潜在的心脏毒性,尽管这种情况较为罕见。对于那些已经存在心脏病或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在长期使用抗组胺药时需要特别留意。
0针对四类高发的过敏性疾病实用“自救指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最常见的过敏疾病,其过敏原在南方地区主要以室内尘螨、霉菌、动物皮毛等为主,可常年发作;而在北方地区,除了室内过敏原外,花粉过敏也较为常见。此外,换季时空气成分的改变和气压的变化,也会引发气道高反应性。
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不仅限于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和鼻塞,还可能诱发鼻窦炎、鼻息肉、分泌性中耳炎等并发症。重度过敏性鼻炎若不及时治疗,甚至可能引发哮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针对过敏性鼻炎,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药物治疗:使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喷雾剂、抗白三烯药物等来缓解症状,但需遵循医生的处方规范用药。脱敏治疗:通过舌下含服或皮下注射的方式来进行免疫治疗,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明确过敏原。鼻腔冲洗:使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鼻腔冲洗,清除过敏原和分泌物,缓解鼻塞和鼻痒。远离过敏原:如避免接触花粉、动物皮毛等,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清洗床单被褥和空调滤网。增强免疫力:通过适当运动和食用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来增强免疫力。
过敏性哮喘
过敏性哮喘在发作前常有打喷嚏、流涕、咽痒、咳嗽、胸闷气短等先兆症状,若不及时处理,可迅速发展为气促、喘鸣、呼吸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一旦哮喘发作,应立即脱离过敏环境并使用能迅速缓解症状的药物。
对于过敏性哮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制剂来控制病情。在季节性哮喘发作前咨询专科医生,根据诊断结果决定是否提前开始持续规律用药。一旦哮喘发作,患者应坐位或半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使用能迅速缓解症状的药物。若哮喘严重发作,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完整说话、喘息声响亮、脉搏加速等症状时,应立即送医治疗。
过敏性皮肤病春季是过敏性皮肤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有过敏性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肤病和湿疹等。过敏性荨麻疹的症状包括大片片状风团、明显瘙痒和红肿,过敏原可能来自感染、药物、食物、昆虫叮咬或接触过敏物品。预防为主,治疗则采用糖皮质激素配合抗组胺类药物。
接触性皮炎常因植物花粉、洗涤用品或护肤化妆品等引起,症状包括小丘疹、红肿、红斑、灼热感和水疱等。治疗需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抗炎止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光疗等。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皮肤的保养,包括清洁、保湿和防晒,避免乱用药或使用偏方,及时就医。在急性发作期需适当忌口,平时对于食物过敏原阳性检测大于二级的食品应谨慎食用。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当运动也有助于减少过敏的发生。
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在过敏高发期常见,症状包括眼痒、频繁揉眼、结膜充血发红、频繁流泪、灼热感、畏光、分泌物增加和视力下降等。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组胺药、抗过敏药和抗生素等,以及适当冷敷或用生理盐水清洗眼睛。患者还需明确并去除过敏原,如植物花粉、尘螨、湿冷空气和动物毛发等。同时,保持家居环境清洁,减少与动物、花草的接触,少吃海鲜等可能过敏的食物,锻炼好身体提高免疫力也是减轻过敏发作的重要措施。除了使用抗过敏药物,还有哪些防护措施呢?许多“资深患者”推荐,戴口罩和穿长袖是有效的应对方法。过敏性体质及患有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哮喘的人群,在最近一个月内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若必须外出,务必远离飞絮聚集的区域,并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护目镜,同时穿上长袖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