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鸡管理与疾病防控

  秋季是养鸡企业疫病防控的关键期。秋冬交替时期气温差异大,凉风的袭击是鸡群发生病毒性疫病的主要诱因。因此,关于秋冬季鸡群管理措施调整,疫病防控措施正确与否,将决定着养殖企业鸡群冬季健康与否,也直接影响着鸡群的饲养成败。

及时   凉风、冷风的到来,气温的骤降是引起鸡群秋冬发病的最关键因素。根据病原及疫病流行的特点,秋冬季节主要发生呼吸道疾病,凉风、冷风突然或持续出现。因此,气温多变秋冬季节养鸡企业应该时刻   鸡的生理特点决定呼吸道病的多发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适当保持舍内湿度,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有害气体和病原微生物的含量,减少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摄入量。

1、发病有怕热、呼吸道痰多、咳嗽就用甘静,止咳平喘,同时配合使用美尓健与传支散加强水液代谢能力。

2、气囊炎初期腹腔有泡沫、咳嗽、甩鼻可使用清风II

3、气囊炎中后期出现伸脖、黄痰、支气管堵塞等症状灵雨+陈夏

4、干咳、便干、采食低、羽毛逆立、腿脚发干、有闭眼。

病因:风寒犯肺。肺火上逆,肺热。

治疗:疫清

5、“病毒性”咳嗽,病毒性呼吸道:传喉、传支、呼吸性感冒。大热之症,机体缺水。气管堵塞,气囊炎。

治疗:疫清+清风II+灵雨

疫清+陈夏+灵雨

6、病毒性疾病、气囊炎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大气道+和生康。

调整鸡群

将低产鸡、停产鸡、弱鸡、僵鸡、有严重恶癖的鸡、产蛋时间短的鸡、体重过大过肥或过瘦的鸡、无治疗价值的病鸡及时予以淘汰,留下生产性能好、体质健壮、产蛋正常的鸡。

标准体重

体重决定着入舍母鸡的生产性能,养鸡户应设法使后备母鸡和初产母鸡达到标准体重。如果不注重鸡的能量需求,开产时体重较轻,鸡群很难达到标准产蛋高峰期产蛋率;如在高峰期体重未达标,则会出现一时性产蛋率下降现象,高峰期维持时间缩短,蛋鸡会出现早衰现象。

增加光照

蛋鸡产蛋高峰期间,每天需16~17小时的光照。入秋以后自然光照时数逐渐下降,应适度补充光照。补充光照时,光照强度以每平方米地面达3瓦为宜。每天2次开灯,第一次早晨4~5时开灯至天亮关灯,第二次天黑时开灯至20~21时关灯。若遇阴天,白天也要开灯。注意人工补充光照要有规律性,要按时开灯,准时关灯并持之以恒。

饲料配制

  母鸡产蛋率不高和饲料有直接关系,特别是饲料中维生素A、维生素D、泛酸、烟酸、叶酸、胆碱生物素等含量。温度较高时蛋鸡的采食量普遍偏小,在一般饲料配方中,能量可满足其需要,其他成分例如维生素会出现不足,特别是脂溶性维生素。由于受热应激的影响,蛋鸡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加大,而饲料中维生素受高温影响,破坏加剧,含量减少。特别是玉米,其维生素含量普遍低于新鲜玉米,而且劣质玉米(如霉变)多在秋季上市,更加重了原料质量差的危害。以上因素造成了蛋鸡所需的脂溶性维生素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蛋鸡的产蛋性能。

  鸡天生对霉菌毒素敏感,饲料中较低的毒素含量就会造成鸡群大量死亡。霉菌毒素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应答,对蛋鸡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免疫力下降,疫苗免疫效果差;卵巢和输卵管萎缩,产蛋量下降,产畸形蛋;采食量减少、生产性能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种蛋的孵化率降低。

新鸡催产

立秋以后,春天饲养的蛋鸡即将产蛋。但这时新鸡采食的营养,一部分用于产蛋,一部分用于身体的生长和发育,因此要提高新鸡的产蛋量,必须供给营养比较丰富的饲料,进行人工催产。

催产方法:当每只新产蛋鸡每天产蛋5~10个时,在每50千克饲料中,掺拌豆饼7.5~25千克、鱼粉2.5~5千克、食盐克、多维素5克、麸皮2.5~5千克、槐树叶粉1.5千克、骨粉2.5千克、贝壳粉2~2.5千克,其余用玉米补充至50千克。经过约45天的催产,当每百只鸡每天产蛋达到了0~87个时,在每50千克饲料中再添加鱼粉0.5~1.5千克、豆饼0.5~1.5千克,并适当减少麸皮或玉米的用量,增加入工光照时间。发现有的鸡体重下降,再适当增加玉米用量。经过催产,一般每只鸡在秋季可多产蛋20~40个。

赞赏

长按







































达力士卡泊三醇软膏
白癜风是否传染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skp.com/wacs/18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