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和老人沟通
本文转自:铜陵日报
□愚人
我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年轻人相处越来越有沟通方面的困难。
举个简单的例子,孩子来电话问早上吃饭了没有。老人回答说:“早上一起来我们老两口就商量着吃什么,可琢磨了半天也不知吃什么好。后来决定出去吃。”孩子有些不耐烦地说:“你们不要和我说这么多,我时间有限,你们就回答两个字,是吃了还是没有,你们说的过程我没有时间听。”这使老人们不快。其实孩子们个个都很孝顺,照顾老人也不错,就是沟通不畅,年轻人总是说:你们老了,社会发展迅猛,你们赶不上发展的速度。又不愿意学习新生事物,尤其高科技的东西你们接受不了,医院挂号、候诊、拿药你们就得求年轻人帮忙,出门扫码你们也不会。种种迹象表明,你们成了现代高科技的功能文盲。虽然话说得有道理,但话说得这样直白老人还是难以接受。
有一次,医院看病,儿子说:“明天我跟你去,免得你表述不清。”我明白儿子跟我去是对老人的一份孝心和关心。第二天上午,儿子有事我还是自己去了。回来后他问我大夫怎么说。我说:“大夫说是慢性鼻炎。”儿子说:“那你问了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我说:“我没问。”儿子说:“你不问清楚原因,那你怎样预防呢?”我说:“我没有想那么多。”儿子说:“这就是我要跟着你去的原因,如果问清楚发病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预防,这样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以上现象确实在很多家庭发生。不管孩子说的话好听不好听,都是为老人好。因为是亲人,所以老人都不会计较。
该如何更好地和老人沟通呢?我认为,首先老人要充分理解年轻人的工作压力,现在是快节奏的生活时代,年轻人不得不加快生活节奏,如果拖沓就面临着被淘汰。对于老人来说,因为所处的年代不同、经历不同而由此延伸出做事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所以缺乏站在年轻人的角度、立场去思索问题,造成和年轻人沟通不畅。
老年人对新事物接受与反应能力下降,在信息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既想学习而又觉得力不从心。作为年轻人不但要孝敬老人,同时还要尊重老人,理解老人。人们常说,和老人说话就要像哄孩子一样。要主动与老年人交流,要学会倾听。不要一边看手机,一边听老人说话。这样老人觉得你心不在焉,认为你根本就没有在意他说什么,所以心理产生不悦。
我认为年轻人应注意一下沟通方式:
一、命令式:“你们老了要听话,少管闲事。”“时间不早了,快去洗澡熄灯睡觉。”该表达方式常会让老人感到抗拒与反感。
二、批判式:“你今天又忘了吃降压药了吧,血压又高了?”“你不听话又吃含糖高的水果了吧,所以血糖才这么高。说你们多少回,你们就是记不住。”这种语言会让老人感到自责、自卑。
三、责问式:“你没有洗手就又给孩子喂饭!”“我说了多少次了少管闲事,你们就是不听。”虽然是好意,可老人觉得有一种胆怯心理,在年轻人面前缩手缩脚,生怕做错什么事又被责问。
四、争论式:“一点鸡蛋值多少钱,值得大清早去排队买吗……”虽然是心疼老人,但令老人反感,他们会反驳你不会过日子,来维护自己的主张。
五、不被重视:让他捎点东西,他说:“我没空,我要去接孩子,接回来还得辅导功课。你们一天又没有事,明天你们自己去吧。”老人感到自己不被重视、被疏忽,认为老了没有用了不招人待见。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谦虚恭敬是起码礼貌。在老人面前显能炫耀,既是一种不恭的表现,也是一种失礼行为,尤其对没有文化的老人,认为你看不起他们,拿他们不当回事。
老年人一般比较爱唠叨。回忆起往事,或提到自己得意的事,便没完没了。因此,跟老年人交往就要有耐心。倘若老人谈得津津有味,而你却左顾右盼,显得不耐烦,必会给老人一种不好的印象。所以和老人沟通应该选择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沟通起来就顺畅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