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肥 > 鼻肥大病因 > 遭遇50年一遇的阴雨,专家教你这样健脾祛 >
遭遇50年一遇的阴雨,专家教你这样健脾祛
湖南今冬降水较常年多14.6天,创54年纪录......
据统计,今年冬季以来,全省平均降水日数为44.3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4.6天,为年以来,有连续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二高值,仅次于年的47.2天。
雨雨雨雨雨雨雨,冷冷冷冷冷冷......
而更让人“心寒”的是:据悉,未来近40天,长沙仍将笼罩在这片阴雨之下。
衣服不干、裤子不干、袜子不干、鞋子不干、毛巾不干、内裤也不干,有网友坐不住了:
气象专家表示,尽管“立春”意味着一年中最冷时段已过去,但从目前来看,由于西南暖湿气流较为活跃,加之冷空气活动频繁,近期“湿冷”模式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早春二月,乍暖还寒。多雾、多湿、多寒的雨水天是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病、骨关节疾病的高发期。接下来,请收起你的“抱怨”,一起来了解雨水天养生保健的小窍门吧!
91岁高龄的李爹爹患有哮喘、肺气肿多年,平时受凉后容易发作气喘,近日持续低温雨水天气,李爹爹再次发病,被家医院急诊科,随后在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医生在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和氧疗的基础上,还给予了中药“小青龙汤”治疗,李爹爹的气喘得到了控制,正准备安排出院时,李爹爹在洗澡时再次受凉,很快出现了咳嗽咳痰、气促加重,按原治疗方案效果不佳,医生加用了激素静脉点滴,同时配合中药“苏子降气汤”“橘枳姜汤”治疗,李爹爹的病情才得以控制。
中医认为,寒邪外袭最易导致各种外感病,也容易引起多种慢性病加重。雨水节气,天地间初升的阳气尚十分微弱,阴寒湿冷,防寒保暖仍是防病养病的基本措施。 近年国内有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在寒冷季节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增加,与热季相比,寒冷天气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整体死亡危险增加41%;由于寒冷刺激所导致的血压升高,是这类病人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有多个研究发现,在寒冷天气下,由于摔倒、肺炎、呼吸衰竭等造成老年人住院率和死亡率都明显升高。 针对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寒冷天气时需及时增添衣物,可采取使用空调、暖气、取暖器等取暖措施;减少户外活动,外出需有人陪护;在家要多测血压、心率,有症状变化要及时就诊。
36岁的刘先生,近日到中西医结合门诊看病,春节期间他参加了多次同学朋友聚会,每天都吃得过于营养,这几天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还伴有恶心欲呕、大便黏滞等症状。医生查看其舌头,发现他舌苔厚腻,诊断为“脾虚挟湿”,嘱咐他清淡饮食、减少食量,并开了中药方“参苓白术散”加半夏、枳实、焦三仙等治疗,刘先生服用中药后症状好转。
雨水节气在冬末春初,天地间阳气初升,犹如刚刚破土发芽,且雾露、降雨较多,空气潮湿,此时应谨护阳气,防止寒湿侵表和内生湿气。除了防寒保暖,还需要调养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一伤,阳气则虚,痰湿内生,应注意饮食清淡,不要暴饮暴食,以防脾胃受伤。 常言“每逢佳节胖三斤”,春节期间,很多家庭餐餐大鱼大肉,再加上相聚时饮酒,导致不少人患上急性肠胃炎。从中医角度分析,过多食用肥甘厚味,不但可以造成上述急性消化系统疾病,还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痰湿内生。
刘女士是一名中年家庭主妇,平时身体健康,最近在经历了一些家庭琐事后,出现反复头昏、心慌、胸闷,还伴随有失眠、咽喉不适、容易疲劳等症状,来医院做了不少检查,没有发现大问题,再给她做精神量表测试,诊断为“中度抑郁焦虑”,医生告诉她得的是“神经官能症”,建议中医治疗。通过望闻问切,中医诊断她为“郁证”中的“肝郁气滞”类型,嘱咐她多培养兴趣爱好,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给予了中药名方“逍遥散”治疗。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刘女士的症状好转,精神状态得到改善。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依据“天人相应”的观点,指出在春季人们应当爱护生命,多给予、少索取,多奖励、少惩罚,这样可以使精神愉悦、心情舒畅,从而与春季万物初长的特点相应,有益于身心健康。这里讲的,其实是人们在养生上容易忽视的一点,调节情绪和心态。 喜、怒、忧、思、悲、恐、惊被称为“七情”,在中医理论中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人们在生活中有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但若没有注意及时调整,使得各种情绪波动过大或持续太久,则会损害五脏六腑,导致百病丛生。 事实上,现代社会的很多常见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精神类疾病、消化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以及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都与情绪压力过大有关。持续而强烈的不良情绪,甚至可以导致心肌梗死、中风、消化道大出血等危急重症的发生,且并不少见。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已经患有上述慢性病的人,若不能很好地调节情绪,势必将导致病情反复。
有着多年高血压病史的刘嗲嗲有户外锻炼的习惯,自认为身体还不错,平时没有注意按时服用降压药和测量血压,几天前他不顾寒冷天气,在湘江边进行体育锻炼,突然出现了右边手脚乏力,跌倒在地,讲话不清楚的现象,被同伴送回了家。家人发现他的症状越来越重,医院急诊科,经检查,被医生诊断为“急性脑梗死”。
适当运动是强身健体的良好方式。 雨水时节,坚持做一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练瑜伽、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慢跑等,有助于振奋人体内的阳气,使人在工作、生活中拥有更充沛的精力,同时还可以增强体质和自信心。 此外,适当运动还可以改善消极情绪,具有良好的抗抑郁、抗焦虑的作用。要注意的是,运动的强度、时间需要依据个人情况而定。对于年老体弱者,在寒冷天气,运动应尽量在室内进行,减少户外活动,以免外感寒邪,导致感冒、肺炎、心脑血管意外、跌倒等不良后果。
雨水时节,养生保健可选用食疗的方式,有不少健脾利湿、药食两用的食材,常见的有:薏苡仁(薏米)、赤小豆(红豆)、淮山、茯苓、芡实、莲子肉、白扁豆、黄芪、党参、陈皮,还有花椒、白豆蔻、砂仁、草果等可用于烹饪的香料。
推荐几款老少皆宜的健脾益气祛湿食疗方:
薏米淮山粥薏米克、铁棍淮山50克切片或切丁、白米克,加入适量水煮成粥即可;只用薏米和白米,不加淮山亦可,称作薏苡仁粥。
茯苓粥茯苓60克、小米或白米克,加入少许生姜丝同煮成粥。茯苓是极为常用的健脾利湿中药,其性平和,多服无害,且有安神的功效。
陈皮莲子羹陈皮30克、湘莲30克、薏米50克,多放水,同煮为羹,加入适量蜂蜜调至微甜即可。除了健脾利湿,此羹还有理气、消胀满、化痰的作用。
黄芪炖鸡黄芪30克、枸杞15克、陈皮15克、鸡肉克,加入适量盐、白胡椒、生姜,共炖煮至鸡肉酥软即成。该食疗方可升阳益气利湿,因加入了陈皮、白胡椒,补而不腻。
中药泡脚可用艾叶、生姜、花椒等材料煮水泡脚,水温在40℃左右,每次泡15~20分钟,使身体微似出汗更佳。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下肢静脉曲张、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等下肢循环不良者,则不宜采用此法,以免低温烫伤导致溃烂、坏疽。
在冬末初春时,采用艾灸或药物敷贴的方法进行保健也是不错的选择。
温阳、健脾、祛湿的穴位有:
关元即丹田,在肚脐下三寸处,是常用的保健要穴,有温阳强壮的作用。
气海在肚脐下一寸半处,即肚脐和关元穴的正中间,同样有温阳、强壮之功,常与关元配合。
足三里坐位屈膝,先找到膝关节外侧有一明显凹陷处(犊鼻穴),在这凹陷处直下四个横指(三寸),按之有酸胀感的地方就是该穴位,是常用的保健要穴,有健脾、益气、强壮作用。
中脘穴在上腹正中,肚脐上四寸处,是健脾和胃最常用的穴位之一,也有祛湿作用,艾灸该穴位还可治疗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
三阴交在足内踝高点直上四个横指(三寸),小腿骨边缘后面,按压此处也有明显酸胀感,是治疗脾胃虚弱、内有水湿的要穴。
阳陵泉屈膝后,在膝关节内侧稍下,小腿骨边缘后面,是利湿最常用的穴位。
长沙晚报官方医疗北京哪些白癜风医院好北京白癜风断根治疗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