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肥 > 鼻肥大病因 > 石学敏院士针灸治疗慢性鼻炎 >
石学敏院士针灸治疗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其主要特点是炎症持续3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间歇期亦不能恢复正常,且无明确的致病微生物,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分泌物增多、鼻黏膜肿胀或增厚等障碍。根据慢性鼻炎的病理和功能紊乱的程度,可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前者是以鼻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为特征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后者是以黏膜、黏膜下层甚至骨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
本病属于中医“鼻窒”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正气虚弱,伤风鼻塞反复发作,余邪未清而致;鼻窍及邻近部位病灶的影响、不洁空气等亦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其病机多与肺、脾二脏失调,气滞血瘀有关。
石院士认为,鼻为肺窍,肺脏的功能强健与否,可反映于鼻子。脾为肺之母脏,母子同病,故肺脾气虚时必然引起气道不通。因此治当培土生金,疏通经络。
针灸治疗
1.治则
补脾益肺,活血通窍。
2.处方
主穴:迎香、印堂、百会、合谷、足三里、大椎。
配穴:肺经蕴热加风池、曲池;肺脾气虚加肺俞、脾俞;血瘀鼻窍加上迎香、气海、三阴交。
操作:百会斜刺0.5~0.8寸,捻转补法。迎香穴及上迎香向内上方斜刺0.3~0.5寸,捻转泻法。印堂向下平刺0.5~0.8寸,捻转泻法。合谷直刺0.5~0.8寸,捻转泻法。足三里直刺1~2寸,捻转补法。大椎点刺放血。
应用要点
1.穴位选择
合谷、迎香均为大肠经经穴,可疏调阳明经气,因手阳明经循鼻旁而又与肺经相表里,肺开窍于鼻,因此取此穴治疗鼻炎有良好的效果;印堂位于鼻根,与迎香配合,为“鼻三针”之组合,治疗鼻炎效专力宏;百会升提阳气,醒脑开窍;足三里补益脾气,培土生金。诸穴合用,共奏宣通鼻窍、补脾益肺之功效。大椎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主一身之表,主一身之阳,点刺放血而达泄热益气之功。
2.预后
慢性鼻炎患者多有持续鼻塞,常张口呼吸,引起口腔及咽部黏膜干燥,导致咽喉炎,甚至引发下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肺炎。对小儿患者的身体、智力发育亦有影响。此外,炎症向后可侵及咽鼓管,发生耳部症状。如蔓延到鼻泪管,可使其狭窄、阻塞。鼻分泌物较多者,易刺激鼻前庭皮肤,引起鼻前庭炎、皲裂、湿疹及毛囊炎等并发症。针灸治疗标本同治,见效快。在发作间歇期,可继续予针刺治疗,有效预防复发。
以上内容由“杏林墨香”订阅号独家发布。本文参考了《国医大师石学敏》(卞金玲,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购买途径全国新华书店
医药专业书店
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各大网站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