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学院研究揭示鼻咽癌治愈可能性,开创

01

在抗击癌症的漫长征途中,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医院易俊林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为鼻咽癌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年7月19日,该团队在《柳叶刀》子刊《TheLancetRegionalHealth-WesternPacific》发表的研究成果,揭示了鼻咽癌患者实现统计学治愈的可能性,为这一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突破性进展。

02

鼻咽癌,一种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高度异质性,导致患者预后差异明显。尽管治疗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策略的优化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但对于晚期或高危患者,生存结局依然严峻。鼻咽癌患者在治疗后4年内,面临着死亡和疾病进展的高峰风险,这促使科学家们思考能否将鼻咽癌视为在现代治疗手段下可治愈的疾病。

易俊林团队通过分析来自中国多个区域的名鼻咽癌患者数据,首次采用“治愈模型”对患者治愈概率进行量化评估。研究结果显示,鼻咽癌患者达到与普通人群相似预期寿命的概率高达78.1%(以死亡为未治愈事件),而无肿瘤进展生存的概率为72.4%(以进展为未治愈事件)。这一发现意味着,即使在疾病高度异质性的背景下,鼻咽癌的治愈概念依然可行且可靠。

尤为重要的是,研究指出,治疗后存活2年的患者,其被视作“治愈”的概率达到82%,而达到95%治愈概率所需的时间分别为7.1年(以死亡为标准)和4.7年(以进展为标准)。这意味着,对于患者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治愈的希望显著增加。

年龄、ECOG评分(体力状态评分)、TNM分期、EB病毒DNA拷贝数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被确认为影响治愈概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年轻患者(18-69岁)拥有更高的治愈分数,而70岁以上的患者则未达到治愈水平。此外,EBVDNA拷贝数与治愈概率密切相关,拷贝数越高,达到与普通人群相似预期寿命的概率越低。

研究团队还提出,治愈时间的定义是患者总体超额风险率为零的时刻,即对于死亡和进展为未治愈事件,患者若在治疗后分别生存8.9年和6.8年,且无复发或进展,即可认为在统计学上达到治愈,确定性为95%。这对于预后良好的患者,意味着未来可能可以适当减少不必要的长期监控。

0

此项研究不仅为鼻咽癌患者提供了更为个性化的生存预估,也为临床管理、患者咨询及未来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区分治愈与未治愈患者,研究强调了精准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重要性,为患者带来了治疗成功的新希望。

总而言之,协和医学院易俊林团队的研究,不仅为鼻咽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视角,也强调了在现代治疗策略下,鼻咽癌治愈的可能性。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预示着鼻咽癌治疗领域正逐步迈进一个全新的阶段,为患者带去了更多的治愈曙光。

参考

Evidenceofbeingcuredfornasopharyngealcarcinoma:resultsofamulticenterpatient-basedstudyinChina

#大暑聊健康#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eoskp.com/wadzz/2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