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肥 > 鼻肥大饮食 > 写在平遥大展开始之前nbsp又见平 >
写在平遥大展开始之前nbsp又见平
无“风“的《诗经》
每次重新翻开诗经,必先感慨万端,方能安心恬荡的吟读。
“国风”和我们之间有一堵望尘莫及的高墙。两三千年前的先民,迷情而不淫,怨诽而不乱,敦厚质朴、简练克制而又微妙在智、巧夺造化的表达,编制成细腻鲜活的生活图画。“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是青年的相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是少女的怀春;“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是对征夫的思念;“我思古人,实获我心。”是对故人的怀恋;“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是弃妇的哀怨与决绝,还有更多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出征、以及家常里短、牢骚非议与故国怀殇。今天,我们的影像已经成了无“风”的诗经,又浓缩在晋中平原的一座古城——平遥。
《诗经》是祖先与我们的对话:“嗟,来看。吾等何以表达生活。”
我们如何对答?
看,我们国际视野的发现。北上,雪域极光的万里冰川;南下,海天一色的仙本那;西行,撒红奔牛扒跳火车的天竺古国;再前行,袒胸露怀趴鼻肥唇的红泥部落。
看,我们东方文明的传承。金顶雪山、霞浦夕阳、元阳梯田、婺源芸薹、彭县茶馆、安塞腰鼓、宏村西递、胡林秋叶、大漠驼铃、草原骏马、烟饼芙蓉、哺幼金雀,嬉戏金猴、岁月老人、鼻涕孩子、雪域藏民、梁山彝人、最后的作坊,消失的手艺......
看吧。消失在影像世界中的我们真正的生活。
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参展梯田作品
置身大展之中,多少会有些自豪,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精神文明建设的提高。恍惚中迷离,分不清是诗经世界简陋不堪,还是当下影像情何以堪。我们不是评委,但都被当做视觉的饥民,尚缺乏开元盛唐的丰腴,必须用高饱和、大广角加以育肥,即便成为视觉的高血压、糖尿病也在所不惜。其实,任何人到平遥来,都不曾奢求视觉的饕餮盛宴,只需要一碗平常人家的视觉碗秃儿——酸辣由人。或是一捧随便哪个院落里刚熟的视觉平遥大枣——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之所以能有如此的感慨,是因为我们打心眼儿里爱平遥,爱“平遥”这个中国摄影的文化符号。
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参展作品《和妈妈永存》
作者李松姬韩国22岁女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出自《诗经·邶风》。《二子乘舟》和《和妈妈永存》是同气相求的伟大母子之情。倘若问去年平遥摄影大展还能记得些什么,相信很多人脱口而出的都是《和妈妈永存》。作品中见不到视觉冲击、惊艳光影、规整构图和强烈质感,只有圆润如玉的中灰影调和难于言表的母女情深。
《和妈妈永存》李松姬
《和妈妈永存》主题自述:
妈敉(MomMe),妈妈的妈,抚摸的敉(音“mi”)。我至今还记得年我18岁那年的秋天。那年是听到妈妈身上的肿瘤和死亡这两个单词重叠在一起的时候。人终究要面对死亡,在小时候当把心爱的小鸡送到天国时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我一直以为妈妈会永远在我身旁。
我在7岁时就丧失了对圣诞老人的信念,在18岁时则丧失了对永存的信念。不过,刚过7岁步入8岁的那一年,我还是唱了等待圣诞老人的颂歌;从18岁步入19岁的那一年,也开始跟妈妈一起留影。世界上没有永存,可我在寻求永存的方法。
《和妈妈永存》李松姬
年10月11日的日记
十九岁那年我想到妈妈要和我永存,并留了影。每当说起那些相片时,我就止不住眼泪说:我要妈妈和我永存下去。人们是否知道,“永存”这个词语有多么深沉的含义?
年11月12日,星期二,写给妈妈的信中
“滴答滴答”,时间在不断地流逝。但我感觉到时间流逝,是在看到妈妈面容的时候。七岁那年,哭肿双眼跑到派出所接走失的我时的妈妈;九岁时每天早晨给我做西红柿汁的妈妈;十四岁时和朋友们玩到深夜才回家时等我一夜的妈妈;十七岁时给不想上学的我写过好几封信的妈妈;等等。不过,这些形象只能是在我心中逐渐淡化的时间的痕迹罢了。于是,为了不忘妈妈,我就与她开始留影。
《和妈妈永存》李松姬
即便攀不上艺术象牙塔的寻常百姓,也会被这平实静默的作品有所触动。生活,就是身边平凡点滴。还记得周一渤策展,王向阳老师创作的《高中生》吗?平遥摄影大展也在以它的方式回馈我们,在烟波浩渺的图海中,如此这般波澜不惊的平凡作品,不仅显得格外清澈,更加让我们如愿以偿。
平遥大展《高中生》展厅周一渤策展王向阳摄影
平遥大展《高中生》王向阳摄影
平遥大展《高中生》王向阳摄影
平遥摄影大展的味道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摄影人都去过平遥,都有一个藏匿心田的平遥大展,都有一个和平遥大展有关的摄影梦。在期待与失望、在平庸与非凡、在固化与创新中,我们被一次次吸引,重归这座古城。
年平遥摄影大展10万元大奖吴健《丝路印记》
年平遥摄影大展10万元大奖吴健《丝路印记》
早在年,第三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刚闭幕《南方周末》就以《平遥:一次泥沙俱下的摄影节》为题发出评论文章:
“作品太多太杂,泥沙俱下,更像是一杯冲淡的茶。”平遥摄影节主要发起人、《人民摄影报》总编司苏实说,“今年我们请的专业摄影师要求作品控制在30张以下,但有些摄影爱好者竟然能把自己的张作品一次摆出来,很多很严肃的、高水准的作品被淹没在大量的平庸之作中,整个摄影节可能会让人一时有点摸不着头脑。”
......
阿兰·朱利安说出了他的不满:我们和平遥摄影节的选择是双向的,今年我们组织了90组作品,最后展出的却有组作品,既然选择和我们合作,就应该让我们来决定什么样的图片可以入选。
......
9月的平遥是摄影师们的舞台,一个热热闹闹的集市。整个平遥就像艺术江湖一样,在古色古香的小城里,不同门派的摄影师分住在不同的大院内,在展区内过招比剑,又在小酒店里相遇,一切都像仿古的梦幻一样。
——《平遥:一次泥沙俱下的摄影节》作者:赵南
年平遥摄影大展10万元大奖吴健《丝路印记》
年平遥摄影大展10万元大奖吴健《丝路印记》
年8月15日,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发出一条朋友圈,以抨击当下的策展乱象:
此刻,看到一些摄影师的作品夹杂在所谓策展人策划的展览中,这些作品之间毫无联系,实质上还是单独个展的集合。这中间不乏不错的作品,无法凸显,很无奈。策展人应该设定展览的风格与主题,而不是简单地将不同风格的作品混杂在一起做联展。摄影师也要学会选择策展人,要知道策展人的风格与他擅长策划的摄影类型是否与自己的作品契合。最重要的是摄影师,你要有自己的态度……
(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又补充说)
虽然从年,平遥大展就引进了策展人制,策展人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但事实上,专业的、优秀的策展人还很缺乏。作为展览的灵魂人物,有的策展人扮演的却是一个展览召集人的角色,甚至当成了一个“活儿”。甚至一些大展艺术委员会委员推荐的展览,水平也不尽如人意。所以我们完善策展人制度,培养青年策展人。制定规则迫在眉睫。
对艺术,我们需要一种敬畏,一种规范,一种责任。
年平遥摄影大展10万元大奖王争平《马语者》
年平遥摄影大展10万元大奖王争平《马语者》
年9月,张国田这样回答记者有关本次大展两个主题的问题。
“天地心家国情”是年平遥大展主题“守望家园放飞梦想”的延续,倡导“为天地立心抒家国情怀”,这一部分体现的是摄影的大众性。学术主题“从观看到呈现”,是“摄影国”这一主题的延续,试图探索摄影未来发展的方向。“观看”与“呈现”,二者相辅相成,是漫长训练和自我精进的必然成果,是从相机的另一端审视摄影,从逆方向探讨创作,从而推动摄影师更为清晰地认知和提升自我。
年平遥摄影大展10万元大奖王争平《马语者》
年平遥摄影大展10万元大奖王争平《马语者》
服务于“四个全面”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平遥大展得以生根立足的红线,最广泛摄影爱好者参与其中并促进消费是平遥大展得以开枝散叶的绿线,国际影人和国内权威保持学术性艺术性是平遥大展得以持续发展的蓝线,商业赞助和摄影商业活动是平遥大展得以维系运营的金线,还参杂这各种五彩斑斓、绚丽夺目的其他彩线。用这些线织成一件毛衫,无论是套在旧式长袍外面,还是夹在新式西服里面,多少会有些不伦不类。但必须体会,谁敢背负这件毛衫都需要勇气十足,睿智果敢,坚定信念,以及卓越公关平衡能力。平遥大展,就这样一路艰辛走来。必须向曾经与现在,为了平遥大展而付出的人们而致敬。
年平遥摄影大展10万元大奖杜子《瘢痕》
年平遥摄影大展10万元大奖杜子《瘢痕》
年平遥摄影大展10万元大奖杜子《瘢痕》
无论大奖花落谁家,无论平遥大展未来如何。
看吧。
平遥不见不散。
来源:拍加摄影
版权信息:图文来自于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白癜风的危害白癜风的治疗